为一句犹太箴言寻找注脚
路求

讲稿下载(手机版)

讲稿下载(电脑版)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部美国大片风靡中国影坛,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从此走进中国人的视野。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 单》很可能只是一种异质文化的符号。坐在弥漫着各种气味的内地剧场里,眼前闪动着犹太世界的奥秘和怪异,那种因时空间隔造成的生存反差,令汉语世界为之瞠 目结舌。

在此之前,辛德勒的故事已散见于国内一些媒体,这位奥地利的工厂主在二战期间利用自己开办的战时工厂,掩护了数以千计的犹太人。战争后期,当德国人准备突 击屠杀犹太人之时,辛德勒倾囊而出,尽力从纳粹手中赎买这些无辜者。导演斯皮尔伯格用特写的形式推出正在打字的双手,一架塞满整个银幕的打字机飞速吐出辛 德勒开出的名单:亚伯拉罕、伊利沙白、以撒—————谁都明白,此时一个字母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然而犹太人的解释却震疼了中国人的耳膜,这些浸淫在儒家 文化中的心灵无法理解那句古老的犹太箴言,劫后余生的犹太人在送给辛德勒的戒指上赫然钤刻着一行沉重的铭文:

“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离开散场后的影院,却无法逃出那个刻骨铭心的口号,我知道,从来没有任何陈述句会令我如此着迷。犹太民族是诗的精灵,在波光诡谲的历史长河中,能够留下痕 迹的人物其实都是一些真正的歌者。打开《旧约》,扑面而来的是诗的意象和韵律,即使战争成为历史的主旋律,在耶路撒冷的上空依然飘荡着诗的旗帜。这是一个 激情澎湃的民族,他们用诗的绚丽歌颂上帝的恩典,也用诗的悲凄哭诉异族的蹂躏。想象丰富和表述的艰深是犹太民族叙事的一双翅膀,但是,即使我为深入阅读他 们的心灵作好了充分的准备,面对那段铭文,我亦然举步维艰,我无法理解那个句子,我无法认同这种表述的正当性。

拯救一个人怎么会是拯救全世界?

我知道,这是一个有关人的价值的陈述。但是,这个判断的根据是什么?在犹太人的典籍中能不能找到这个判断的价值根据?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提问,在所谓人类 文明的史册中能不能找到这样高举人的价值的智者?从苏格拉底到佛陀,在伟人们的辉煌论述中,人只是一个符号。在人类历史上也许只有一个人敢于面对人类的哭 号、苦难、死亡和伤痛。他在妓女和罪犯的泪水中完成了对人的尊严的修补,他用残疾人和孩子们的笑声述说了每一个人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当拿撒勒人耶稣从历史 的深处走来,这个世界关于人的言说才开始变得澄明。在有关耶稣基督的记述中,即使在那些最无关紧要的字里行间,你也可以窥视到他的目标,他关注的是一个具 体的人,而且仅仅是人。他短暂的一生从来没有偏离这一主题。也许,只有从他的足迹里才可能为那句犹太箴言寻找到注脚。

《马太福音》十五章里记载的一件小事,曾令很多阅读者感到困惑。当法利赛人和文士责问耶稣的门徒为什么吃饭不洗手时,耶稣出人意外猛烈地回击了这些犹太社 会的上层分子。这是一段极有意味的记载,人们看到,那个在对待约翰施洗和纳税给人等问题十分温和迁就的救主在这件小事上却绝不妥协。我们很难明白这里面的 原因。难道洗手有什么不应该么?换句话说,难道要人吃饭洗手不对么?耶稣在此指责法利赛人和文士假冒为善不是有些言重了吗?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件小事放在 一个大背景中去理解,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争论中所蕴涵的价值指向是如此惊心动魄。事实上,在耶稣和法利赛人以及文士的所有的论战中,始终都贯穿着一个根本 性分歧,他们双方感兴趣的问题是如此不同,这个主题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

耶稣关注的是什么?

在《马可福音》三章一节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那是一个安息日,耶稣就要为一个枯干了手的人治病。会堂中的很多人都在围观这一幕,这个镜 头令人忍俊不禁。众人窥探耶稣,耶稣同样也在观察众人。这种挑战的态势使耶稣的提问一开始就很尖锐:应不应当冲破安息日的禁忌去治病救人呢?我们现在已无 法描述一只手枯干的临床表现,是坏死症,还是肌肉痿缩?总之,在当时,那很可能是一种不治之症。我们要赞叹耶稣的提问,这个提问将人性的黑暗推向前台。面 对耶稣的问题,福音书记载说:“他们都不作声。”他们为什么要作声呢?这个病人与众人有什么相干?让他的手见鬼去吧!犹太人此时感兴趣的是一种宗教的胜 利。在法利赛人和希律一党的人看来,这个可怜的家伙不过是一个用来控告耶稣的工具。然而,在耶稣的眼中,他却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

“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现在,我们能够感受这铭文的沉重么?

我相信,当法利赛人和耶稣相遇时,最使他们感到无法理解的是耶稣对待税吏和罪人的态度。耶稣的亲昵令他们难堪:“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 呢?”这不仅是犹太人的困惑,也是人类的难题。对一个具体的人的价值认同,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其他人会不知不觉地异化为我 们的手段和工具。如果不是上帝的圣爱进入我们的生命,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附着一个法利赛人的影子。正是拿撒勒人耶稣将黑暗撕开,那个围绕着行淫妇人发生的 一幕惊心戏(〈〈约翰福音8:1-11〉〉),改写了我们的心灵。〈〈圣经〉〉记载,当那些法利赛人把行淫时被抓的妇女带到耶稣面前时,他们的目的很明 确,他们要用这个“工具”去试探耶稣,寻找控告他的把柄。现在,用石头砸死那妇人么?耶稣把目光移向别处,他思考什么?

二00一年九月十一日,美国世贸大楼遭受恐怖分子袭击。面对废墟,美国总统布什发表了令世界动容的演说,他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了那一瞬间对于许多家庭意味 着什么。“对于一个失去父亲的女儿、一个没有了儿子的母亲、一个永远诀别了爱人的情侣,那个逝者是他的全部,在那些生者看来,他们的整个世界坍塌了。”

对于这个世界,那个行淫的妇人意味着什么?

从她父母的眼中、兄弟姐妹的眼中和她儿女们的眼中看去,她是什么?当耶稣张开双臂护卫着这个行淫的妇人时,他正是从这些最亲近的瞳孔里读出了妇人的价值。 他甚至“也不定她的罪,”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宣告。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熄灭,无论是那个患血漏的妇人,还是拿因城的寡妇,无论是耶利 哥的瞎子,还是害癫痫的孩子,如果你有主耶稣那样爱人如已的心,你就会承认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全世界”。

现在,你明白那句箴言了么?

“——————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

并你陈设的月亮星宿,

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

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

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

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

让我们一生永远呤唱着这首诗篇。

让我们永远记住十字架上的大爱,并用这样的爱去爱人。因为,主让我们看到,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就是“全世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