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罗得》第一讲
今天的圣经人物,我们要看的是罗得。罗得是亚伯拉罕的兄弟哈兰的儿子,是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的父亲哈兰英年早逝,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亚伯拉罕会特别地照顾罗得。所以,当亚伯拉罕听从了神的呼召,离开老家吾珥,去往迦南地的时候,几次的旅程,亚伯拉罕都一直带着罗得。
在圣经的记载当中,罗得的事迹并不多,但是,他有一个特殊的经历,就是,同挪亚一样,他也经历了一次神的审判。当然这次不是神对全体人类的审判,而是神对所多玛、蛾摩拉这两个城市的审判。神从天上降下火来,毁灭了这两个城市,当中的一切人、生物都死了,唯独罗得和他的一家蒙了神的拯救。所以,在新约,当主耶稣讲到他的第二次再来,他用两个时代的人物来作比方,一个是挪亚,一个就是罗得。
圣经最早出现罗得这个名字,是在创世记11章,亚伯拉罕的父亲他拉,带着亚伯拉罕以及他的妻子撒拉,还有孙子罗得,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去。他们走到了哈兰这个地方,就暂时住在了那里。后来,他拉死于哈兰,耶和华神就呼召亚伯拉罕离开哈兰,到神所指示的地方去得地。亚伯拉罕就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圣经说“罗得也和他同去。”
所以,罗得一直跟着亚伯拉罕飘泊、寄居。但是,当他们第二次到达伯特利与艾的中间时,亚伯拉罕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发生了冲突、争吵,因为他们两家的牛群、羊群非常多。于是,亚伯拉罕就提议说:我们两个是兄弟,不可以争吵,我们分开吧。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请你先选择吧。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土地肥沃,正是所多玛、蛾摩拉所在的地方,罗得就选择了这块地。后来,他渐渐挪移帐棚,最后迁入了所多玛。
所多玛在当时的时代,是一个非常繁华、发达的城市,圣经形容那里的土地是“如同耶和华的园子,又像埃及地”。但是,它虽然富裕,却充满了罪恶,圣经说,“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所以神决定要施行审判。
整个神毁灭所多玛城、拯救罗得的事情,记载于创世记19章。两个天使奉神的差遣去往所多玛,那时正是傍晚,罗得就坐在所多玛的城门口。具体为什么罗得会坐在城门口呢?我们不知道,圣经没有说,有一种可能就是,罗得可能参与了所多玛城的一些管理工作。因为当时的风俗是,一些有名望的人被推举为长老,他们就坐在城门口,为城里人的一些争端断定是非;或者为一些重大事情,比如结婚,或者买卖,他们可以作为公证人。
这只是一种猜测而已,但无论如何,圣经说,当天使走进所多玛城的时候,罗得正好坐在城门口,看到了他们。罗得不认识他们,更不晓得他们是神所差遣的毁灭天使。但是,罗得知道他们是过路人,是客旅,因为如果是所多玛城中的人,他们都是彼此认识的。所以,罗得就迎上前去,向他们行跪拜的大礼,说:“我主啊,请你们到仆人家里洗洗脚,住一夜,清早起来再走。”两位天使说:“不!我们要在街上过夜。”罗得就切切地请他们去自己的家。于是他们去了罗得的家,罗得就为他们预备了丰盛的筵席,为他们烤了无酵饼。
两位天使接受了罗得的接待,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筵席。但就在这个时候,所多玛城里的人也听说来了两个外地人,他们就聚集起来,有年长的,有年轻的,一起围住了罗得的房子。他们向罗得喊叫着说:“今天晚上到你这里来的人在哪里呢?把他们带出来,任我们所为。”
罗得就赶紧出来,向他们哀求:“众弟兄,请你们不要作这恶事。我有两个女儿,还是处女,容我领出来任凭你们的心愿而行,只是这两个人既然到我舍下,不要向他们作什么。”
那些人就说:“退去吧!你是来我们这儿寄居的,还想要作官哪!现在我们要害你比害他们更甚。”于是他们就向前拥挤罗得,要攻破房门。
这个时候,两个天使就伸出手来,把罗得拉进屋去,把门关上,并且使门外的人,无论老少,眼都昏迷;他们摸来摸去,总是找不着房门。
两个天使就对罗得说:“你这里还有什么人吗?无论是女婿,是儿女,和这城中一切属你的人,你都要将他们从这地方带出去。我们要毁灭这地方,因为城内罪恶的声音在耶和华面前甚大,耶和华差我们来,要毁灭这地方。”
罗得就出去,告诉他的女婿,说:“你们起来离开这地方,因为耶和华要毁灭这城。”可是,他的女婿们却以为他说的是戏言。
到了天亮的时候,天使就催促罗得说:“起来!带着你的妻子和你在这里的两个女儿出去,免得你因这城里的罪恶同被剿灭。”但罗得迟延不走。两个天使因为耶和华怜恤罗得,就拉着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并他两个女儿的手,把他们领出来,就对他们说:“你们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灭。”
罗得就对他们说:“我主啊,不要这样。你仆人已经在你眼前蒙恩,你又向我显出莫大的慈爱,救我的性命,我不能逃到山上去,恐怕这灾祸临到我,我便死了。看哪,这座城又小又近,容易逃到,这不是一个小的吗?求你容我逃到那里,我的性命就得存活。”
天使对他说:“这事我也应允你,我不倾覆你所说的这城。你要速速地逃到那城,因为你还没有到那里,我不能作什么。”因此那城名叫琐珥,就是“小”的意思。
罗得到了琐珥,日头已经出来了。当时,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降到所多玛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罗得的妻子在后边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这时,罗得又害怕住在琐珥,就同他两个女儿,从琐珥跑到了山上,住在了那里。
看了罗得的经历,你会发现,他完全不像挪亚,他的软弱是很明显的,比较体贴肉体,没有远见,看重自己眼前所看到的。从一开始罗得与亚伯拉罕的分开,他的这个弱点已经暴露无疑了。让我们打开创世记13:10-13节:
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那地在耶和华未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于是罗得选择约旦河的全平原,往东迁移,他们就彼此分离了。亚伯兰住在迦南地,罗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
这里说的是,亚伯拉罕和罗得的牧人发生了争执,因为他们两家的牛群、羊群非常多,可能两家的牧人都想用同一块草场和井水,那么就发生争执了。于是亚伯拉罕就提议二人分开,请罗得先选择地。罗得选择了靠近所多玛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那块地好,是富裕之地,是适合放牧的好地方。当然,罗得就没有想到要把最好的土地留给亚伯拉罕,他先选择了最好的。
而且,从罗得的这个选择,我们可以看出,他很看重财产,很看重眼前所见到的东西,他选择了一块最好的地,显然是为了他的牛群、羊群。因为富饶的土地就是游牧民族的生命之本,牛、羊是需要草和水的。
那么,这块地在神的眼中是怎样的呢?圣经说,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亚伯拉罕曾坚决不要所多玛王的一根一线,就是因为他不愿意在所多玛的罪恶上有分,他不想跟他们搅在一起。但是罗得却不然,他后来甚至又不断挪移帐棚,住进了所多玛。他明知道这个地方是不敬畏神的,但是,他还是要选择住在那里。显然肉眼所看见的,吸引了他,他体贴了自己的肉体,他贪恋所多玛舒适的生活。
所多玛代表世界,圣经告诉我们,不要爱这个世界,为什么呢?因为这世界是短暂的,世界的一切都要过去,唯独神的国是永远长存的。罗得只相信自己的肉眼所看到的,他喜欢所多玛的舒适生活,可是,他看不见更远的事物,事实上,所多玛很快就被神毁灭了,罗得失去了一切。而亚伯拉罕凭信心,他不在意这个世界,他不追求财富,所以他根本不与罗得争夺好土地,他追求的是神的应许,为此,他宁可在世上寄居、漂泊,而他最终得到了神的应许。这就是两个人完全不同之处。
所以,我们愿意做哪一种人呢?是鼠目寸光,只见到眼前的,还是深谋远虑,为以后着想呢?
我们中国人都知道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当时,学生们去学校根本不用读书,整天就是搞运动。对于十多岁的小孩子来说,能够不用被老师、父母逼着去读书,整天玩耍,真是最开心不过的事了。所有人都是这样,整个国家都是这样,读书无用,我为什么还要自找烦恼呢?尽情地玩儿吧!再后来,一些学生们被号召上山下乡,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下,大多数人就更没时间、也没心思读书了。
可是,当中就有一些聪明人,他们知道,这样虚度光阴是不好的,这个日子不会长久,将来一旦改变了,我没有知识,怎么生活呢?所以,在没有压力要读书,在众人都不鼓励你读书的情况下,这些人能够未雨绸缪,坚持每天读书。我曾听说过这样的一件真人真事,就是,当时找不到什么文化书可以读,只有一本新华字典,那么怎么办呢?这个人竟然每天背字典,最后可以从头到尾,把新华字典全部背下来了。
我真佩服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深谋远虑。后来,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国家开始一切正常的秩序,该工作的要工作,该读书要读书。没有知识,怎样发展呢?所以,国家也恢复了高考,人们要凭考试进入大学学习。而正是这群当初在空洞的运动、繁忙的劳动中不放弃学业的人,他们考上了大学,开始了新的生活。而大多数的人却已经荒废了学业,荒废了青春。没有知识、技能,他们找不到好工作;想去读书,已经为时太晚了。他们开始怨天尤人,不错,是当时的社会造成了这个悲剧,但是,我们也需要反躬自问:为什么有一些人在这个环境下,仍然能够坚持读书?我们现在的结局,是不是因为太鼠目寸光了,只看到眼前的享乐或痛苦,不为将来打算?
同样道理,今生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个世界,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过去了;但是将来的事情,是永恒的。一些聪明人就不会被现在所处的环境、现在的潮流所影响,他们会追求更远的东西,而且为了将来的事情,他们现在就开始花时间预备。而到了那一天,神的审判突然来到,这些聪明人就可以通过神的考试,进入天国。其他的大多数人,因为只随着世界的潮流,根本没有想以后的事情,结果就失去了一切,悔之莫及。我们愿意做哪一种人呢?
罗得显然是一个信心比较软弱的人,他看到的只是眼前的东西。甚至在神拯救他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他的这个弱点。在创世记19:15、16节说到,当天使拯救罗得,让他快快离开所多玛城的时候,罗得竟然迟延不走。为什么这么大的事情,他还耽延呢?显然,他还是留恋自己的家业,还是留恋所多玛舒适的生活,他不愿意失去这些。所以,他的这个得救,也不像挪亚,挪亚是听了神的吩咐,立即就进了方舟。但罗得却有些依依不舍这个世界。
接下来的16-17节说:两位天使因为耶和华怜恤罗得,就拉着罗得的手和他妻子的手,并他两个女儿的手,把他们领出来,安置在城外。然后告诉他们: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灭。
可是罗得却说:“我主啊,不要如此,你仆人已经在你眼前蒙恩,你又向我显出莫大的慈爱,救我的性命,我不能逃到山上去,恐怕这灾祸临到我,我便死了。看哪,这座城又小又近,容易逃到,这不是一个小的吗?求你容我逃到那里,我的性命就得存活。”
有天使的保护,但罗得还是没有信心,害怕死。而且,可能他也害怕山上的生活,不如去一个他可以看得见的小城。
天使答应了他不灭那座小城,让罗得快快逃过去。接下来,神就将硫磺与火,从天上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罗得看到火这么厉害,就又害怕住在琐珥,因为琐珥距离所多玛很近,可能他担心大火也会烧过来。而且,他亲眼看见自己的妻子变成了盐柱,就更加恐惧了。所以,虽然天使已经说了,为了他的缘故,不灭这个小城,但他还是害怕,于是又跑到了山上。
所以,从这里我们看到,罗得的信心是比较软弱的,他还是相信肉眼所看见的,只要他看见了,他就以为是实在的,是安全的。他只关注自己的肉眼可以看见的事物。这一点,就跟亚伯拉罕完全不同,亚伯拉罕是用信心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事物。
罗得的家人,也不像挪亚的家人一样,全家得救。先是罗得的两个女婿,当罗得特意跑出去,告诉他们离开所多玛,因为耶和华要毁灭这城,他们却根本不相信罗得所说的话。显然,罗得在家中没有什么很强的影响力,女婿并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而罗得的妻子,虽然跟着罗得跑出了所多玛,但是,她没有听从天使所说的不要回头看的吩咐,就在神降火于所多玛的时候,她偏偏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
所以,罗得不像挪亚,挪亚的全家都听从了挪亚的话,都按照神的吩咐进入了方舟,最后全家八口得救。而罗得的得救,看起来就显得很狼狈,令我们想起彼得所说的话:义人仅仅得救。
让我们做一个小结。
罗得是亚伯拉罕的侄儿,圣经对罗得事迹的记载并不多,但是,他有一个特殊的经历,就是,同挪亚一样,他也经历了一次神的审判,是神对所多玛、蛾摩拉这两个城市的审判。神从天上降下火来,毁灭了这两个城市,当中的一切人、生物都死了,唯独罗得和他的一家蒙神的拯救。
但是,当我们看罗得这个人物的时候,发现他是一个信心比较软弱的人。他与亚伯拉罕分开,选择了一个土地肥沃、靠近所多玛的地方,最后甚至搬进了所多玛城,完全不理会这里在神的眼中罪大恶极。可见,他很看重财产,很看重眼前所见到的东西,他贪恋所多玛舒适的生活。
后来,当神差派天使来拯救他的时候,他也显得好犹豫,对他的财产,对所多玛的生活,依依不舍。而且,有天使的保护,他还是没有信心,一定要自己亲眼看见一些东西,才有安全感。
所以,从罗得这个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很明显的弱点。但是,为什么神还会拯救他呢?为什么圣经还称他为义人呢?我就暂时把这个问题留给您思考。下一次的时间,我们会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