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与保障
张熙和牧师

世人惊恐不安

这是个充满恐惧、忧虑的世界,安全只是一种假象,所以人渴望保障。生命悬于一线,到处危机四伏,随时都有可能遭遇被盗、破产、患癌、车祸。北美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比殒命于战场和越南丛林的美军士兵还多。致残的司机、行人或乘客,则是成千上万。全球范围内因交通事故致死及致残的总人数,更是怵目惊心。

意外因素无处不在,所以人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意外”就是根本没有想到,出乎意料之外。而意料之外的事,可能比交通事故更可怕。

就举一个例子吧,前不久有一桩令人震惊的新闻:圣地亚哥惨案。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晴天,很多人正在一家麦当劳享用巨无霸、圣代。这时候突然闯进来一个人,向人群开枪扫射。最终二十二、三个人丧生,其中一半是儿童。凶手手持三把自动枪,镇定自若地在桌子间来回走动,见人就扫射。

这种残暴行径毫无因由,无非是愤世嫉俗,厌恶人类。有的人恨火中烧,无端杀人。很多人平白无故地谋杀、施暴,真是不可思议。

圣地亚哥警察也不知道这个凶手的动机是什么。只是推测说,凶手满腹怨恨,外加丢了工作,更是火冒三丈,就决定拿麦当劳餐厅这些无辜者泄愤,枪杀了从未伤害过他的成人和儿童。最后特警队采取行动,将他击毙。然而对遇难者来说已经太迟了。死者年龄最大七十岁,最小的还不到九个月。

试想你正在一家餐厅用餐,突然闯进来一个疯子,平白无故射杀你。他见到的第一个人是你,你根本来不及逃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扣动扳机。一旦发生了这种出乎意料、非同寻常的事,生活便失去了安宁。而这类报导已经屡见不鲜。

很多人在罪的驱使下无端端地恨人。这种恨莫名其妙,毫无理由。而对受害者来说,理由已经不重要了。据说有些凶手是患了精神失常,但很少人真的精神失常。施暴往往没有任何理由,无非是恨恶人类。连正常人都会失控到杀人,生活真是越来越不安全了。

谁在多伦多医院给婴儿注射毒针,杀死从未说过一句坏话的新生儿呢?这种人的动机大概又是恨恶人类。

不久前有个男子驾车载着三个孩子驶进了湖里。这位父亲正面临离婚,就决定自杀,也带上孩子们陪葬。只有一个大概十二、三岁的女儿设法从窗户逃了出来,得以生还。作为惟一的幸存者,她的人生彻底改变:没有了父亲和兄弟姐妹,而且一生都无法摆脱这场噩梦。

这种事每天都在发生。生活往往是不幸的,没有安全感。你以为只有疯子才会冲你开枪吗?可见你没有想到一切可能性。上个月有个男子正在旅馆酣睡,两个警察因为弄错了身份信息,就锁定了他的房间,从门外和窗外举枪射击。他听到响声,坐起身来,就被一阵乱枪击中。后来才核实到,他并非某个危险的逃犯,而是地毯推销员。

生活真是越来越不安全了,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冲你开枪。可能你看上去像某某通缉犯,还没等到确认真实身份,你就遭到了射杀。警察不过是人而已,一旦怀疑眼前是个危险的凶手,他们也会神经紧张。有一个男子伸手去掏身份证,便被一枪击中。之后警察才发现,这人根本没有武器。

我们怎能在这个称作世界的丛林存活呢?我朋友的妈妈有一天正在散步,突然一辆轿车冲上了人行道。她被撞个正着,当场丧命。原来那辆车失控了,不听使唤。散步时也得紧张地左顾右盼,怎能有安全感呢?你最好也要往上看,因为有些人被掉下来的花盆砸死了!

缺乏安全感促成了保险业兴起

在北美,资金过亿的保险业之所以蓬勃发展,主要因素是人缺乏安全感。现在有各式各样的保险:人寿保险,火灾保险,医疗保险,过失责任保险。买过失责任保险的不只是医生,还有牧师。最近美国有一位牧师遭到了起诉,理由是他处分了一个犯了严重罪的教会成员。

人没有买保险,就哪里也不敢去,什么事也不敢做。除了买医疗险、人寿险之外,甚至坐飞机可能也得买行李险、飞机延误险。

人非常害怕罹患致死或者致残的病,结果医疗保险公司每年数十亿美元敛入囊中。手术费非常昂贵,甚至一瓶药也可能价格不菲。人寿保险的需求量也大增,虽然投保人死后无法享用保险金,但他的受益人可以享用。

小心无条件的保障

世人渴望保险(insurance)和保障(assurance)。这两个词意思相同,牛津辞典说两者是同一字根。教会不用“保险”一词,因为听来太商业化;却常常谈论“保障”,其实与“保险”意思相同。

宗教是世上最成功的保险商,信奉宗教的有百万之众。有些传道人也在这些保险商之列,“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腓3:19)。他们利用人没有安全感,从中渔利。人太缺乏安全感,结果成了兜售宗教保险的不法之徒的牺牲品。

明智人绝不会相信一种无所不包的保险,声称包括了患花粉热、死亡、失业、破产等等,保险费却非常低廉。如果每年只花五块钱就可以买到一个无所不包的保险,那么这个保险一定有问题。

但有些教会提供的一项保险,胜过了所有保险公司开出的保单。这是永恒的保障,你不用做什么,也不必承诺什么,只要相信就行了。据说这就是恩典,但完全不像圣经的恩典定义。有的教会甚至提供了更多——财富和成功。他们承诺,跟从他们的教导、向他们的机构捐钱,神就会祝福你,赐给你财富和成功。

有些教会对申请入会的成员设定了一个小条件,就是需要将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缴纳给该教会。申请人被告知,这笔钱不是要买保险,而是感谢神的白白恩典。可是这样一来,恩典就不是白白的了,因为你收入的十分之一可以相当可观。向神献上什一确实非常重要;然而将奉献什一当作加入某教会的条件,必须向那间教会缴纳什一,则完全是两码事。人寻求保障,所以宗教吸引了很多人来,钱财也源源不断。

你在哪里能找到一家保险公司会保你免于下地狱和永远灭亡呢?哪一家保险公司能给你这种保险呢?宗教就能提供这种保险。

如果这种保障货真价实,可以满足人的属灵需要,那么这项服务真有价值。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保障当然有价值。我们并非排斥保障,但必须排斥那种利用人的需要而从中渔利的假保障。

听闻某样东西是白白的、无条件的,就务必小心。人普遍上都缺乏安全感,很多传道人便抓住这个机会牟利,提供一样美好到难以拒绝的东西:无条件保障。保险公司的保险单可不是无条件的,所以这个保障真是独特。传讲无条件保障的传道人比比皆是,这种教导对轻信者而言特别有吸引力。很多人非常渴望安全感,来者不拒。将无条件保障美其名曰“神白白的恩典”,那么听起来最有说服力,甚至无法抗拒。

1. 旧约没有“无条件保障”

靠神话语的权柄,我要说:任何人都无权提供无条件保障,利用人的不安全感牟利。尽管有些传道人这样讲是出于无知,但这绝对是欺骗,是谎言,毫无圣经根据。

不妨打开经文汇编查看“保障”(assurance)一词或者一些近义词,数一数出现次数。你会发现,讲论“救恩保障”的经文非常少,更别提“无条件的保障”了。

申命记28章66节就提到了“保障”一词。我们可以先看它的上文,留意“若”这个条件词:

5859这书上所写律法的一切话,是叫你敬畏雅伟你神可荣可畏的名。你若不谨守遵行,雅伟就必将奇灾,就是至大至长的灾,至重至久的病,加在你和你后裔的身上。(申28:58-59)

未能遵行神讲明的这些要求,后果非常严重:

又必将没有写在这律法书上的各样疾病、灾殃降在你身上,直到你灭亡。(申28:61)

先前雅伟怎样喜悦善待你们,使你们众多,也要照样喜悦毁灭你们,使你们灭亡,并且你们从所要进去得的地上必被拔除。(申28:63)

66节就出现了“保”字(即保障):

你的性命必悬悬无定,你昼夜恐惧,自料性命难保。

这里神警告以色列“性命难保”。神要收回给予他子民以色列的一切应许,因为他们悖逆。没有满足得应许的条件,神就会收回成命。68节再次强调了这一点:

雅伟必使你坐船回埃及去,走我曾告诉你不得再见的路,在那里你必卖己身与仇敌作奴婢,却无人买。

做奴隶已经够惨的了,但做了奴隶都找不到买主,实在卑贱至极。雅伟神会废除给予以色列的应许,即当初承诺不将他们送回埃及为奴。

说什么无条件保障!悖逆神的人根本没有生命保障。圣经从未教导无条件保障,因为真保障只给予那些真心顺服神的人。

另一个例子是以赛亚书32章17节:“公平生长平安,其结果是永远的安稳”(NET中译本)。“永远的安稳”也可以翻译为“永远的保障”。这个永远的保障不是没有条件的,条件就是要追求“公平”(即公义)。显而易见,无条件保障并非旧约教导。

耶利米书14章13-14节“长久的平安”(shalom emet)一词,基本意思也是“保障”。然而读一读这段经文就发现,“长久的平安”是假先知的教导!此处耶利米对神说:

13我就说:“唉!主雅伟啊,那些先知常对他们说:‘你们必不看见刀剑,也不遭遇饥荒,雅伟要在这地方赐你们长久的平安。’”14雅伟对我说:“那些先知托我的名说假预言,我并没有打发他们,没有吩咐他们,也没有对他们说话。他们向你们预言的,乃是虚假的异象和占卜,并虚无的事,以及本心的诡诈。”

终于从圣经中找到了“长久的平安”一词,结果却是假先知的教导!

要分辨,不要轻信。在这个极度渴望安全的世界,不要胡乱抓住什么当作救命稻草。教义救不了我们,必须仰赖永生神;惟有他才能救我们,我们别无拯救。要根据神的话检验每一种教义,如果连这最简单的防护措施你都不重视,你的光景就岌岌可危了。因为世上到处都是传讲平安、稳妥的假先知,而无视神王权的人,其实根本没有平安、稳妥。

2. 新约也没有“无条件保障”

新约也没有无条件保障,例如,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2-3节说:

2因为你们自己明明晓得,主的日子来到,好像夜间的贼一样。3人正说平安稳妥的时候,灾祸忽然临到他们,如同产难临到怀胎的妇人一样,他们绝不能逃脱。(帖前5:2-3节)

又是耳熟能详的假先知的口号:“平安稳妥!”很多基督徒不顾这段明确提示,依然告诉你:“不用担心,我们教会能给你一切,包括平安和永久安稳。你只要接受就行了。”事实是,到了主再来那一天,那没有预备好迎见耶稣的人就会灭亡。

说到“无条件保障”,我们来回顾一下新约救恩教导的最基本常识。神的恩典是白白的,但不是无条件的。“白白”与“无条件”并非等同,有些传道人误以为是一码事。

“白白”与“无条件”完全不同;将两者混为一谈,才搞出了这么多错误的保障教导。查一下辞典便一清二楚。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弗2:8,罗5:2)。恩典是他在基督里白白赐给我们的,而条件就是信心。我们有信心,他才赐下恩典。没有信心,就没有救恩。

神白白赐给了我们“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彼后1:4),然而没有信心(彼后1:5),就什么也得不到。

以赛亚书55章1节是一节优美的经文,可惜被传道人误用,成了推销“白白、无条件保障”的依据:

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可以来。你们都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

神白白、丰富地赐下了生命的水和粮,但绝对不是无条件。什么条件呢?“来”字在这节经文出现了三次。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耶稣的邀请:“可以到我这里来”(太11:28)。

“来”做什么呢?3节说,“你们当就近我来,侧耳而听,就必得活”。来就近神的目的是听,以至于能够存活。来和听是得到生命的条件。那么我们要听从谁呢?6节说,“当趁雅伟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相近的时候求告他”。约珥书2章32节说,“凡求告雅伟名的就必得救”(参看罗10:13,诗116:13)。

要想存活(赛55:3)和得救,就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来、听、寻找、求告。确实是白白的,但并非无条件。

新约提到保障的经文

新约“保障”一词通常是在翻译希腊字plērophoria✻✑✽,共出现4次(西2:2;帖前1:5;来6:11,10:22)。来看看这个字是否支持当今流行的“无条件保障”教导。

第一次是出现在歌罗西书2章2节:

要叫他们的心得安慰,因爱心互相联络,以致丰丰足足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plērophoria),使他们真知神的奥秘,就是基督。

“充足的信心”,原文就是保障、确据。可见保障的条件是属灵的悟性,即知道神的奥秘,这奥秘就是基督。只要有属灵的悟性,真知道基督,我们就能享有充足的保障。

“悟性”在圣经中是什么意思呢?希腊字是sunesis,基本意思是聪明。一个人领悟力强,就会被称作聪明人;领悟力弱,就不够聪明。

马太福音11章25节说,神将属灵的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通达”是在翻译sunetos,此处是指世上的聪明人。

神没有将属灵的事启示给世上的聪明人,却给了“婴孩”属灵的悟性。一个人可能很聪明,在属灵的事物上却懵然无知。另一个人按世人的标准可能不聪明,却有属灵洞察力。也有人既聪明,又有属灵洞察力。

Plērophoria也出现在希伯来书6章11-12节:

11我们愿你们各人都显出这样的殷勤,使你们有满足的plērophoria)指望,一直到底。12并且不懈怠,总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有“信心和忍耐”的人,才能有“满足的指望”(即指望的保障),可以“承受应许”。神的应许是有条件的。这条件就是信心,并且要忍耐到底(参看太24:13,可13:13)。

Plērophoria第三次是出现在希伯来书10章22-23节:

22并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身体用清水洗净了,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plērophoria)信心来到神面前,23也要坚守我们所承认的指望,不至摇动,因为那应许我们的是信实的。

再次看见保障与指望相连,而且就是这两句话紧密相连:“充足的信心(即信心的保障)”,“我们所承认的指望,不至摇动”。要想有保障,就必须坚守指望,不至摇动。希伯来书有很多劝勉,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就是劝勉我们要坚持不懈。

“充足的信心”,原文意思是“信心的保障”。可见保障的条件是信心,而这信心是出自一颗纯洁、坚定的心,“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信心是保障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有真信心的人就会有保障,不会疑惑、摇动。信心的特性就是确信、信任和保障。反之,缺乏安全感就显明对永生神缺乏信心。

最后一处经文是帖撒罗尼迦前书1章5节:

因为我们的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不独在乎言语,也在乎权能和圣灵,并充足的信心plērophoria),正如你们知道我们在你们那里,为你们的缘故是怎样为人。

“充足的信心”,原文是“充足的保障”或“充足的确据”。这是保罗及其同工们的保障,是他们将福音带给了帖撒罗尼迦人。正因为有这种保障,他们才能够以“权能和圣灵,并充足的信心”去传福音。

归结来说,看过了新约出现plērophoria(保障)的四处经文,也看到旧约谈到“保障”的两处经文。结论非常明显:圣经很少谈保障,而且根本没有无条件保障。但圣经常常提及信心,真正的保障是源自信心。

留意,圣经从未出现“无条件”一词;也从未教导说,我们与神的关系以及我们彼此的关系是无原则、无要求、无条件的。

3. 完全是保障的基础

既然圣经很少强调保障,是不是就结论说圣经中没有保障,基督徒的生命也没有保障?当然不是,我们有坚实的保障。可是圣经很少提及保障,我们又怎能有坚实的保障呢?答案很简单:有了在基督里新生命的基本要素,比如信心、盼望、爱心,保障就是附属品。有了这些要素,自然就有坚实的确据。缺乏这些要素,也会缺乏保障。

为什么保障是有条件的呢?现在已经一清二楚。有没有保障,就在乎有没有这些属灵要素。正因如此,保障可以说是个附属品。当圣灵动工,让我们更有信心、盼望和爱心,我们也会更有确据,可能自己还浑然不觉。

显然,缺乏确据的人才吵闹着要保障,这种人很容易成为假教师的猎物。这些假教师提供了一个自创的“白白、无条件保障”。但惟有基督才是一切真保障的基础。凭信心在他里面扎根,就会平安稳妥。之所以有保障,并不是靠抓住一些经不起检验的假教义,而是信靠这位活着的基督,他是真理。专注于跟他建立互动关系,就无需担心保障问题。因为有信心,就会有保障。

信、望、爱以及清心是构成完全的要素。而这些要素是保障的基础,所以完全也是保障的基础。

4. 完全的心

我们已经看见,圣经强调的完全并不是完全无罪,而是在神面前完全的心。雅伟神查看的是内心完全。“完全的心”一词在旧约历史书出现了十三次(和合本翻译为“诚实”,原文是“完全”,参看王上8:61,11:4,15:3,14;王下20:3;代上12:38,28:9,29:9,19;代下15:17,16:9, 19:9,25:2),熟悉旧约历史书的人不会陌生。

完全的心,即完全顺服神的心,体现于完全的态度上。这并不是说我们样样事都做得完美无瑕。圣经的完全指的是内心意向。相比之下,日常生活中的工作要想做到精益求精,更不用说完全,就必须付上时间和努力。保罗劝勉我们要“作成得救的工夫”(腓2:12)。神在我们内心的工作,必须从我们每天的行事为人体现出来。

你可能每天练习弹钢琴,反复弹一个曲子,却还是会弹错。这未必是你的态度出错,可能你在倚靠神而全心追求尽善尽美。我妻子就是这样,前几天同一首钢琴曲我听了几百遍。尽管弹得不算完美,但她全心全意追求完全。最重要的是全力以赴,决心追求完全,跟你内心完全的态度相称。

完全是内心全然委身于神,毫不犹豫地顺服他。并非不会犯错,我们可能还会说话冒失,就立刻道歉。我们不是故意急躁,但确实说出了伤害人的话,无意犯了罪。圣经的完全不是绝对完全,也不是彻底根除了罪,而是对神完全的心态。

耶稣呼召我们成为完全,像天父完全一样,但并不是说今生就可以达到神的绝对完全、圣洁和慈爱。今生我们无法达到绝对完全,也许到了永恒还要继续追求像他一样。但我们在心志上能够一心一意追求像他一样。

若内心真诚,脱离了诡诈或假冒为善,完全遵行神的旨意,那么现在我们就是圣经定义的“完全”人。神不要求我们在今生绝对完全,因为我们还有身体,而罪就住在这肉体中。但我们内心立志追求像他一样,完全降服于他,让他塑造我们,越来越像他的形像。这就是圣经中“完全的心”的意思。

5. 保障与完全

在歌罗西书4章12节,保障与完全紧密相连:

有你们那里的人作基督耶稣仆人的以巴弗问你们安。他在祷告之间,常为你们竭力地祈求,愿你们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稳。

“信心充足”原文意思是“确信不疑”,这种确据或保障是与“得以完全”相连的。因为保障源自完全,保障的基础就是完全。

内心完全的人,才会得到保障。你不妨找一找,看有没有一人全心与神同行却缺乏保障。根本没有,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罗8:14)、全心与神同行的,一定会从神得到确据。这是来自内住圣灵的坚实保障,圣灵与他的心同证他是神的儿女(罗8:16)。

这不是理论,而是经历。你在神面前心正,就会体验到从他而来的保障。你会生出一种圣洁的敬畏神的态度,这种态度就会驱散你对审判和定罪的恐惧。

6. 完全的爱

在约翰一书4章17-18节,保障与完全的爱相连:

17这样,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我们就可以在审判的日子坦然无惧。因为他如何,我们在这世上也如何。18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

这两节经文中,“完全”与“爱”三次连在了一起。活出“完全的爱”不但是可能的,更是必要的,否则就只能活在恐惧的阴影下,陷入属灵瘫痪。在爱里未得完全,就意味着在神面前良心不清洁,所以一想到审判,便惊恐不安。良心不安而引发的恐惧可以让我们非常软弱,丧失属灵功能。

另一方面,完全爱神以及他的子民,就会驱除惧怕。这并不是说出于爱心而做出来的一切都很完美,其实我们的爱往往不足够,有待进步。偶尔我们也会犯错,这时候就要痛悔。圣经所要求的爱是心志完全,并且决意爱神以及他的子民。这种爱驱散了恐惧,就如阳光驱散了黑暗一样。神给了我们在基督里的坚实保障,所以我们不必为审判恐慌。

7.“完全的爱”的实例

早前的一章已经看过,完全的爱就是像基督那样去爱,不断地付出,不求回报或感谢。我想举两个实例,虽然似乎微不足道,却是不求回报的完全的爱,让人感动。

我在伦敦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叫彼得,他的生命让我受益良多。他在讲道、查经方面没有口才,他的生命却不断地触动我。有一次,我要去伦敦北部城市诺丁汉(Nottingham)一间教会讲道。十八世纪时,著名圣诗作者菲利普·多德里奇(Philip Doddridge)曾牧养过这间教会。彼得听说后,坚持要开车送我去。他通常是骑自行车的,但也有一辆大概四十年代生产的老爷车,真可以进博物馆了。

彼得热切坚持要开车接送我去诺丁汉,好让我省时省力,不必转乘火车。他也想参与传福音工作,哪怕只是做我的司机而已。他是个实习医生,值了夜班,一夜无眠。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基督徒会说:我太累了,你坐火车去吧,或者找别人开车送你去吧。彼得却不是这样。我说:“你一夜都没睡觉,怎么行?”他却坚持开车送我:“放心,我一夜不睡是常事,没问题的。”

彼得下了夜班后,立即开车过来,载我去诺丁汉。诺丁汉跟伦敦的直线距离大约是180公里。当时还没有高速公路,单程需要三个小时。我早晚各讲一次道,结束后他载我回伦敦,赶到家已经是深夜。

这时候彼得已经筋疲力尽,竟然站着就睡着了!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见人站着睡觉!当时我们回到伦敦寓所,室友们、朋友们都围上来,询问诺丁汉的情况。我们站成一圈,就在我分享的时候,只见彼得闭着眼站在那里。他晃来晃去,似乎随时都有可能摔倒。

我内心深受触动。这就是完全付出的爱,不在意自己的需要。我问彼得:“你是不是太累了?”他睁开眼,莞尔一笑,没有一句怨言和自怜,笑容中带着委身给神的甜蜜,比一百篇绘声绘色的讲道更有能力。

另一次是我得了花粉热。我很同情那些受花粉热之苦的人,我在英国就深受其苦。每当考试写试卷,整整三个小时都流鼻涕不止,必须保护试卷不致弄湿。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考试放在最差的季节,正是花粉热季节,成千上万的学生眼睛痒、流鼻涕。

彼得留意到我眼红、流鼻涕的症状,也知道服用抗组胺剂会让我昏昏欲睡。他告诉我有一种新药,不致犯困,反而清醒。他问我要不要,我说:你觉得这种药有效,我当然很乐意尝试,谢谢。

几天后他给了我一瓶。我发现他眼圈黑了,似乎没有睡觉,就问他是不是又值了夜班。他说没有值夜班,但的确没有睡觉。原来他想亲自试试这种药(他没有花粉热),看会不会让人发困。为了确定这一点,他服用了双倍剂量,结果整夜都无法合眼!

我深受触动。彼得知道吃了药后会整夜无眠,却甘愿亲身尝试。他甘愿付上爱的代价,甘愿跟随主的脚踪,舍己为人。这是真正的像基督!愿荣耀归于神,是他将这份爱放在人心里,改变我们,让我们像他爱子那样全然美丽。

《完》


✻✑✽“πληροφορία, ας, ἡ, 十足的保障,确信。πλοῦτος τῆς πληροφορίας τῆς συνέσεως,来自悟性的充足的保障(西2:2)。ἐν…τλ. πολλῆ,充足的信心(帖前1:5)。ἡ πλ. τῆς ἐλπίδος(来6:11)。πλ. πίστεως(来10:22)。也可以理解为丰盛(西2:2; 来6:11, 10:22)。”摘自《希腊文英文新约辞典》(A Gk-Eng. Lexicon of the NT, Bauer-Arndt-Gingrich,第二版)。也可参看比较有权威的《希腊文英文辞典》(A Greek-English Lexicon, unabridged Liddell and Scott,牛津,1973),它给 πληροφορία下的定义是:“充足的保障,确信(帖前1:5, 西2:2, 来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