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世上的盐
张熙和牧师

收听录音

录音下载

讲稿下载(电脑版)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太5:13)

我们已经查考过了八福,现在来到马太福音5章13节。这节经文跟八福息息相关,因为正是对这些虚心、哀恸、温柔的人,主耶稣说:“你们是世上的盐”。

此外,留意八福的人称变化,5章3-10节说的是“……的人有福了”,适用于所有人;11节说的是“你们就有福了”,主是在对门徒说这番话。而13节继续用“你们”:“你们是世上的盐”。可见13节跟八福是紧密相联的。

警告:门徒不可失掉咸味

主耶稣说“你们是世上的盐”,旋即又给了一个严厉警告:盐若失了味,就毫无用处,只好丢掉。

没必要讨论盐会不会真的失去味道,不咸了,关键是要汲取属灵功课。有些学者指出,死海附近的盐含有太多杂质,在某种条件下,比如潮湿,盐分就会融化掉,只剩下石灰等种种杂质,不再是盐了。

看来盐真的会失去咸味,可主这番教导的关键是:基督徒是有可能变质的。曾经是盐,不代表就永远是盐。盐有可能会失去味道,不咸了。这一点所有解经家都无可否认。

属灵素质会得而复失

我们已经查考过了八福中的属灵素质:心灵贫穷,为罪哀恸,对神、对人温柔,饥渴慕义……这些素质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当然可以“心向往之”,可并非我们的本性,必须求神赐下。神必须以他改变的大能将我们塑造成这种人,而我们也必须渴望被改变,必须祷告神,求他动工。而且还要持之以恒地祷告,持之以恒地追求这些素质,否则很容易就会得而复失。

我们很容易不再心灵贫穷,变得骄傲自大,自以为是。人的本性就喜欢自信,很多人去看心理医生,为的是胜过自卑情结,得到一些自信。正因为人有这种倾向,所以很难保持心灵贫穷,反而极容易变得骄傲自大。为罪哀恸难;陷入罪,沉溺在罪中却易如反掌。

门徒如果不小心,也会很容易失去这些属灵素质。主祷文有一句话是“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可这并不代表说一切都是神的责任,我们也必须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主耶稣就是这样提醒我们的。

主耶稣将属灵素质比喻为可以失了味的盐,如果属灵素质不可能失去,这个警告就多余了。我们要是把主的警告当成耳边风,就是在摧毁自己的永生。

盐不咸:有名无实

再来看一看平行经文路加福音14章34-35节:

盐本是好的,盐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或用在田里,或堆在粪里,都不合式,只好丢在外面。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最后的属灵忠告就是:“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主耶稣是在说:要留心听我的话,千万别失掉咸味,因为一旦失掉,就无可挽回了。

由此想到希伯来书6章4-6节: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份,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

盐失了咸味,怎能再咸呢?已经无可挽回了。你束手无策,也不知该把它派上什么用场,用在田里或堆在粪里都不合适,只好丢在外面,任人践踏。也许能起到防滑作用吧,仅此而已。

主这番警告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思考很多问题,而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盐是如何失掉咸味的呢?基督徒是如何丧失基督徒功能的呢?

保罗深谙主的这番教导,并且清晰地阐释了出来。在提摩太后书3章5节,他警告说,末世时必有人“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恰恰是盐失了味的图画。

失了咸味的盐看上去还是盐,白色,颗粒状或者粉状。可尝上一口,平淡无味。依然是盐的形状,却丧失了盐的功能。保罗警告说,这就是末世的景况,基督教徒有虚名。外表看上去还是基督教,摆出基督教的姿态,使用基督教的言语,有基督教的敬拜形式,却没有实质、能力,外强中干。盐已经完全变质,有名无实了。

盐象征神洁净的能力

如何理解盐呢?什么是盐呢?众所周知,盐能够洁净、防腐、调味,这一切功用都可以从旧约找到印证。比如洁净(这就是基督徒在世上的功用),列王纪下2章19-22节记载道:

耶利哥城的人对以利沙说:“这城的地势美好,我主看见了;只是水恶劣,土产不熟而落。”以利沙说:“你们拿一个新瓶来装盐给我。”他们就拿来给他。他出到水源,将盐倒在水中,说:“雅伟如此说:‘我治好了这水,从此必不再使人死,也不再使地土不生产。’”于是那水治好了,直到今日,正如以利沙所说的。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见盐的洁净意义,治好了水。当然不要以为盐真的如此神奇,不要以为以利沙凑巧懂得化学,其他人太无知。你不妨抓把盐撒到水里试一试,根本治不了水。关键是属灵含义,盐象征了洁净。

盐本身没什么了不起,是神的大能治好了水。留意以利沙说:“雅伟如此说……,于是那水治好了,正如以利沙所说的”。是神的大能在透过以利沙行事,盐象征了洁净、圣洁的能力。

属灵象征的例子在圣经中屡见不鲜,再比如雅各书5章14节:

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

为什么要用油抹他呢?油没有医治功效,更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往病人额头上抹油是没用的,没有人会因为一抹油,病就痊愈了。不要以为雅各书这样说,于是你病的时候就去买些油来,涂在额头上,病就好了。你把整瓶油倒在额头上也没用。不要生搬硬套,要明白它的属灵含义。

医治的关键不在于抹油,油象征了神的大能。抹油之举是旨在提醒病人:医治你的是神。

在利物浦的时候,我和同工常常为病人祷告。我们会给病人抹上油,并解释说:“油治不了病,别以为油很神奇,你也想买一瓶了。我们给你抹油是要提醒你:医治你的不是我,而是神。”

切记:油代表了神的灵。在旧约,橄榄油代表了神的灵,代表了神的能力。

同样,上述列王纪下2章19-22节的例子中,盐也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圣经根本没有交待以利沙撒了多少盐,其实只是一小碗而已。这么一点盐撒在泉水里,实在是杯水车薪。可它具有属灵含义,代表了神的洁净大能,这才是关键所在。

回到马太福音5章13节,基督徒要做世上的盐,并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了不起,有什么人格魅力。我们本身不是盐,但神的大能运行在我们里面,将他的素质放在了我们里面,使我们成了盐。神若不住在我们里面,我们就一无是处了。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基督徒有什么了不起,是神在我们里面,使我们成为这种人。可见这完全是神的能力,神的恩典。

盐去污除秽

盐能够去污除秽,比如士师记9章45节亚比米勒的例子,他攻下了示剑城,在城里撒上了盐。

亚比米勒整天攻打城,将城夺取,杀了其中的居民;将城拆毁,撒上了盐。 (士9:45)

很多解经书都把这段经文解释错了,可能解经者没有精读细究。我听见有人说“盐撒到田里,田就会荒芜、贫瘠”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这样理解真是离题十万八千里。亚比米勒并非在“田里”撒盐,而是在“城里”撒盐。你不会在城里种地,撒了盐又何妨呢?难道就不能盖房子了吗?

显然,亚比米勒的用意是洁净示剑城的污秽,破除旧风气,整座城洗涤一新、不同往昔了。

我们读历史也知道,示剑城并没有从此消亡,它一直是座要城重镇,延续到了一世纪,最终被罗马人所灭。古老的示剑城经历了无数次兵临城下、城破人亡,亚比米勒的这次攻陷仅仅是其中一次而已。撒盐并不代表这座城要永远荒废,示剑很快又修复重建、繁华如初了。

撒盐是一种象征意义,亚比米勒当然不会花巨资买很多盐,撒遍示剑城。撒盐之举表达的是属灵的象征意义,表示整座城得到了洁净,旧风气得以止息了。

这也是基督徒的经历,当盐进入我们的生命,我们便得到洁净,结束了旧生命方式,就也成了盐。正如我们接受了光,继而就也成了光。保罗对以弗所基督徒说, “你这睡着的人当醒过来,从死里复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 (弗5:14)。我们受到基督的光照后,就也成了光。而在盐这幅图画中,圣灵在我们里面工作,洁净、改变了我们,我们就也成了盐。

盐代表了什么?

接下来要问的是,盐代表了什么呢?“你们是世上的盐”,具体是什么呢?

在歌罗西书4章5-6节,保罗也用了盐的图画:

你们要爱惜光阴,用智慧与外人交往。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西4:5-6)

“基督徒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要手执盐罐,每每开口说话,便要含上一口盐呢?

可见此处的盐又是属灵含义。那么盐代表了什么呢?如果言语不是用真盐来调和,那么是用什么调和呢?必须弄明白盐代表了什么,否则如何遵循圣经教导呢?

其实圣经给了一个重要线索,可读中文圣经就看不出来了。所以我常常强调,服事神的人要懂得圣经原文,因为解经不能靠圣经译本。

线索就在马太福音5章13节,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这句话翻译得不准确,希腊原文是:“盐若成了愚拙”。显然译者觉得不能这样翻译,盐怎么能成了愚拙呢?可能意思是“失了味”吧?便翻译成“失了味”,结果我们就失去了这一重要线索,不知道盐是什么意思了。

学者们都无可否认,此处希腊文“愚拙”一词并不是“失了味”的意思。“愚拙”根本没有“失了味”的意思,也不是缺少盐的意思。愚拙就是愚拙,别无它意。可译者竟然妄加解释,至少他应该在旁边注明原文的意思,方便那些不懂得希腊文的人。

“盐若成了愚拙”,这就给了我们一个线索,是什么呢?显然,盐代表了属灵智慧。失去属灵智慧,就会变成愚拙。愚拙的反义是智慧。线索一目了然,当然翻译为“失了味”,就无迹可寻了。

线索不止这一处,还有一个希伯来字恰恰具有“无味、愚拙”的双重含义。该字出现于约伯记6章6节:

物淡而无盐岂可吃吗?蛋青有什么滋味呢?

中文将这个希伯来字译为“淡”,没有味道,没有盐。可它还有一个意思:愚拙。没有盐就是愚拙,再次反证出盐就是属灵智慧。

什么是属灵智慧?

要知道,属灵智慧跟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无关,两者完全风马牛不相及。那么什么是属灵智慧呢?雅各书3章17节说:

惟独从上头来的智慧,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

从上头来的智慧、属灵的智慧就具有这一切像基督的素质。这种智慧跟属地的智慧大相径庭。属地的智慧是属情欲的、属鬼魔的(15节)。

雅各的这番话跟马太福音5章13节有何关联呢?息息相关。不知道你读雅各书3章17节时有没有数一数总共有多少素质,有八种!而13节还有一种: “智慧的温柔”——“你们中间谁是有智慧、有见识的呢?他就当在智慧的温柔上显出他的善行来。”

一提到温柔,立刻会想到什么呢?当然是八福的“温柔的人有福了”。八加一是九,雅各提到了九种素质。八福是几个福呢?九个福!难道是巧合吗?

在加拉太书5章22-23节,保罗说了圣灵果子的九个方面。主祷文也有九项祷告。

我说过,八福贯穿了整本新约,无论是保罗说的圣灵的果子,还是雅各说的属灵的智慧,其实都是八福的教导。现在又发现,原来盐代表了属灵的智慧。

神的话真是内涵丰富、结构奇妙,不同经文会相互启迪,帮助我们明白门徒应有的素质。思考门徒的素质可以从圣灵的果子入手,也可以从属天的智慧入手,还可以从主祷文入手,向神祈求这些素质。

盐必须溶解才能发挥功用

盐如何发挥功用呢?如何防道德堕落、防属灵败坏呢?你自己拿些盐去观察一下吧,当然不必去实验室,只要喝汤时撒些盐下去,看看会如何。盐消失、溶解了。这一点非常重要,帮助我们明白蒙召做门徒、做盐是什么意思。

盐惟有溶解、舍己、死亡,才能发挥功用。恰似种子,落在地里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参看约12:24)。盐落进食物里,死了,溶解了,就起到了调味作用。不妨想一想,你撒了盐下去,盐却不愿溶解,不愿失丧自己,当然就无法调味了。盐惟有溶解、失丧自己,才能起到调味作用。

再想一想灯,灯是如何发挥功用的呢?也必须舍己、发光。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全家,真的是“蜡烛成灰泪始干”。

主耶稣恰恰用这些图画来形容门徒的生命。他说你们是光,没有人点灯放在斗底下。油燃烧至尽,才能发光;盐溶解、消失,才能调味;种子落在地里死了,才能结果。否则的话,种子仍旧是一粒,盐依然是一把,一无所成。

属灵智慧就是舍己,好像主耶稣一样

属灵智慧恰恰就是这样运作的,凡熟悉神做工方法的人立刻就会看见这一点。比如哥林多前书1章23-24节,保罗说:

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

基督(神的儿子)为了拯救世人,死在了十字架上,这种信息实在愚不可及。事实上,在早期教会的时候,希腊人对此大为光火、猛烈抨击,还画了一幅漫画:一个人身驴头的人钉在了十字架上。在他们看来,这件事太愚蠢了。

但这就是神的智慧。我们在过犯中死了(西2:13),是神的仇敌,基督却为我们而死(罗5:10)。这就是神的智慧,基督是神的智慧。可基督是以什么形象出现的呢?他死在了十字架上,是“钉十字架的基督”。这就是神的智慧。

回到歌罗西书4章5-6节, “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 ,原来是用属灵智慧调和!属灵智慧是舍己的态度,关键不是我在这谈话中能得到什么,而是能给予对方什么。同样道理,来教会的关键也不是我能得到什么,而是我能给予什么。

平心而论,我来教会丝毫没有得到属灵的相交。如果是为了“得”,我干脆就闭门不出了。因为没有人能给我什么,往往是别人问我问题、意见,我必须“给”。要是为了“得”,则我们大多都会闭门不出了。可关键不是“得”,而是有福气“给”。属灵智慧就是舍己,欣然付出。

“你们是世上的盐”,主这句话如此简单,却内涵丰富。你说:“这有什么好谈的?”有眼可看的,就会看见个中深意,难怪主经常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厌倦舍己,便不再是盐了

盐为什么会失了味呢?现在就一目了然了。舍己是跟我们的本性相悖的,为什么总要给、给、给呢?太烦了,够了。

老实说,我心底常常冒出这种念头:“我付出得够多的了,生命、时间、金钱都付出得够多的了。我已经尽了自己的本分,献出了一生的黄金时间去事奉主。”一旦容许这种态度占上风,那么盐就不再是盐了。因为我不愿再溶化,觉得已经溶化够了,现在要尽情去享受自己的生活、时间、金钱,随心所欲。

我想很多事奉主多年的人都曾冒出过这种念头,而一旦这样想,我们就会失去咸味,再也发挥不到盐的功用了。难怪主耶稣对门徒说: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路9:23)。天天都要背起十字架跟从主,否则的话,你就会停止舍己,成了失了味的盐。

主耶稣还说:要想做我的门徒,先要仔细计算一下代价。我知道做门徒的代价很高,你最好事先权衡轻重,干脆别做门徒,也好过半途而废。

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始无终,盐失了味,让主的名大大蒙羞。这种悲剧在今天比比皆是。

盐代表了发自清心的奉献

盐代表了属灵的智慧,代表了舍己,难怪旧约所有的献祭必须撒上盐,没有盐就不蒙神悦纳。比如利未记2章13节等等,每样祭物都必须用盐调和。献祭就是舍己,献上自己。而且献给神的祭必须是圣洁的。

献给神的祭如果没有盐的精神(将自己献给神),则是徒然的。神要是单单注重外在献祭,那么富人就得天独厚了,献一百只羊不过是小菜一碟;而穷人献上一只鸽子都煞费周章。但关键不在于献上什么祭物,而在于献上自己,否则在神眼中就算不得什么。而且所献的祭(自己)必须是清洁的,正如雅各说,“从上头来的智慧,先是清洁”。

说到清洁,我已经讲过了八福跟主祷文之间的关联。主祷文有一处顺序变化,就是把八福的“清心”放在了首位:“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同样,雅各也把清洁放在了首位:“从上头来的智慧,先是清洁”。神的仆人们真是深谙主的信息,似乎今天人人都耳聋眼瞎,但神的仆人们、使徒们从未偏离圣经,主耶稣的兄弟雅各也没有偏离圣经。

关键就是清洁,一旦失去清心,一旦向肉体、自我、世界妥协,就会失去咸味,失去一切。所以必须保持心思专一、委身纯洁,矢志不渝。一旦改变初衷,就会失去一切,毫无用处,只能被丢到外面,任人践踏。

不愿舍己就不能做主门徒

最后一个问题是,盐是如何失掉咸味的呢?是什么东西导致盐失了味呢?知道盐会失味固然重要,但更要知道是什么会导致盐失味,导致我们不再做门徒,好小心防范。

上文已经谈到了一点:不愿再溶化。当然,很多人起初成为基督徒的时候,从不知道基督徒生命必须舍己。今天的牧师、传道人似乎都想隐瞒这个事实,只是说“相信耶稣,就会有平安、喜乐……”

感谢神,耶稣从不这样传道。他不会哄骗我们做门徒,一旦我们上了钩、画了押、决了志,便说:现在你休想逃掉了。耶稣不干这种勾当,他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你若不背起十字架,不愿死,不愿舍己,就不能做我的门徒。

我立了志要这样传道,也许吸引不了大众,大众不爱听诸如舍己、死这类的话。但耶稣从不投大众所好,事实上,当大众都蜂拥而至的时候,他直言相告:“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16:24;可8:34;路9:23,14:27)。

但很多传道人不诚实,只给了诱饵——“来相信吧,就能得到平安、喜乐”,却只字不提鱼钩。我们咬了鱼饵,却不知里面有钩,一下子就被抓住了。当然我们不是鱼,还能够脱身而去,结果绝大多数在营会、布道会上所谓决志信主的人最后都不知所终,这就是不传讲真理的后果,真可怕。

主耶稣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因为他知道,如果我们不深思熟虑、不计算代价,最终就会半途而废。

盐失了味的三个原因

1) 没有完全委身

路加福音14章34-35节道出了盐失味的一个原因:

盐本是好的,盐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或用在田里,或堆在粪里,都不合式,只好丢在外面。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盐本是好的”,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说盐是好的呢?意思就是盐很有用,很有价值,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中国人说“柴米油盐”,这是四大生活必需品。《圣经次经·便西拉智训》39章26节也有这样一段话:

生命之所需:水火铁盐面,蜜奶酒衣油。所有这一切,有益于义人,转而对罪人,统统化灾厄。

盐是生活必需品,所以说“盐是好的”。这段旁经还道出了有趣的一点:对义人有益的东西,对罪人却成了灾难。比如说,水是好东西,也可以变成洪魔,淹没罪人;火可以烧饭,也可以吞噬房屋,让罪人葬身火海;铁可以制成烹饪用具,也可以制成杀人利剑,让罪人互相残杀……这是因为人滥用了神的好东西。

回到路加福音14章,来看看“盐”这段教导的前文。25-27节说:

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他转过来对他们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

紧接着28-30节又说:

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见的人都笑话他,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

换言之,这人是个傻瓜,众人都嘲笑他虎头蛇尾。盐变成了愚拙,有始无终。曾经是盐,最后却失了味。根本没有“一次是盐、永远是盐”的概念。盐失掉了咸味,再也不能变咸了。盐成了愚拙,所以众人嘲笑他:“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

属灵生命就好像盖房子,也好像打仗,31-33节说:

或是一个王出去和别的王打仗,岂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万兵去敌那领二万兵来攻打他的吗?若是不能,就趁敌人还远的时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条款。这样,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主耶稣传道跟今天的传道人传道截然不同。这就是“盐”这段教导的前文,紧接着就来到了34节,“盐本是好的”。原文有个“所以”一词,“所以,盐本是好的”。译者删掉了“所以”,结果上下文就失去了关联。

但34节跟前文是相联的,主题并没有变。主耶稣讲了上述这番话之后,便说:所以,盐本是好的。可要是失了味,好像那人有“善始”,开始了盖楼,当然好,却没有“善终”,不了了之,那么他就是傻瓜了。又好像那人挺身为公义而战,奔赴沙场,继而觉得没有胜券在握,便决定举手投降——投降就意味着成了俘虏、奴隶,失去了自由,就是为公义而战的自由,所以他是个傻瓜。

由此可见,为什么盐会失了味呢?因为半途而废。开始了盖楼,继而觉得代价太高,无法竣工,便撒手不干,回去重操旧业。所以彼得警告说:你有“善始”却无“善终”,那么结局就比开始更不好了。就好像狗所吐的,它转过来又吃;猪洗净了,又回到泥里去滚(彼后2:20-22)。

干脆别开始了,也好过半途而废、重返老路。要么就矢志不渝、坚持到底,要么就无所行动。先计算一下代价吧。正因如此,我经常对即将受洗的人说:“别草率受洗,要计算好代价,深思熟虑,彻底搞清楚要不要委身,要不要坚持到底。否则的话,为了你的益处,我不愿让你受洗。”

首先必须坚持到底,完全委身,毫无保留。“完全”,意思就是一生委身,不是只委身两个月、两年。你要是只打算委身两个月、两年,那就干脆别委身了。要么一生委身,要么不委身。不要回首流连!主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路9:62)。中国人说“破釜沉舟”。

2) 向罪妥协

导致盐失味的第二个原因可以从马可福音9章看见。在50节,主耶稣又在讲盐:

盐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

可见这一教导非常重要,因为主耶稣强调了几次。来看看前文,42节说:

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扔在海里。

神会严厉审判那些绊倒人的人。紧接着43-48节说:

倘若你一只手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来。你缺了肢体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手落到地狱,入那不灭的火里去。倘若你一只脚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来。你瘸腿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脚被丢在地狱里。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就去掉它。你只有一只眼进入神的国,强如有两只眼被丢在地狱里。在那里,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

留意,紧接着的49节一开始就是“因为”一词,将盐与上文联系了起来:

因为必用火当盐腌各人。盐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

是什么原因造成盐失了味呢?显而易见,是犯罪,掉进了试探。难怪主祷文有一句话说,“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太6:13)。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什么试探呢?犯罪的试探!因为要是你在试探中软弱了,就会犯罪,失掉咸味。

别忘了,盐失了味就会被丢掉,任人践踏。被丢掉是什么意思呢?这段经文也解释了,主三次提到了地狱的火,“倘若你一只手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来。你缺了肢体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手落到地狱,入那不灭的火里去。”

我讲解过这段经文,当然砍掉手于事无补,罪是心的问题。这里用的是夸张式语言,表明务要果断对付罪,稍有端倪,便一刀斩断。无论什么,也许是跟某人的友谊,也许是贪恋物质财富,也许是沉迷于买彩券、中大奖,也许是嗜酒,一旦这些会引致你犯罪,那么就要快刀斩乱麻,一刀斩断,好过下地狱。

这是属灵的生死存亡问题,千万不要糊里糊涂。如果爱情影响了你的属灵生命,那么就要管宁割席。因为失掉友谊算不得什么;失掉永生,一切都完了。这种代价之高,你根本承担不起。所以千万不要犯罪。

3) 不能忍耐到底

回到马太福音5章,11节说: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

紧接着13节就说:“你们是世上的盐”。可见导致盐失味的第三个原因是各种逼迫。不是我们自讨苦吃,而是逼迫不请自来。

在逼迫中要忍耐。 “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这句话在马太福音出现了两次(太24:13,10:22)。遭受逼迫时——特别是因为做基督徒而遭受逼迫时,必须忍耐到底。关键是要对主忠贞不渝。我们已经跟他立约、合一,就当同甘共苦、休戚与共。无论如何,都要跟从他到底。

可有些基督徒一帆风顺时才乐意做基督徒,一旦面临种种压力、逼迫、试炼,比如找不到工作,家人反对,健康不济等等,便一蹶不振。正如撒种的比喻所说,种子落在土浅石头地上,太阳出来一晒,就枯干了,死了,成了失了味的盐。

总结:完全委身,砍断罪源,忍耐到底

归结上文,为什么盐会失了味呢?我们看见了三个原因:

第一,没有完全委身。即是说,你最初的委身不完全,没有将自己的生命无条件交托给神,所以先天不足、基础薄弱。

第二,落入罪的试探。基督徒还会常常被罪试探,谁没受过试探呢?我初信主时也受到了各种试探,包括女朋友的试探。我剧烈挣扎,一不小心,就会被裹卷进去。

今天的年轻人有太多机会可以犯罪了。学生都有自己的房间,“躲进小楼成一统”,想干什么都行。可属灵生命就悬于一线了。如果不想犯罪,就必须跟那些吸引我们犯罪的东西一刀两断。

我不得不跟女友分手,否则两个人都会丧掉永生。我们都心如刀割。我伤痛极了,随后的几年都不愿跟女孩子接触,甚至不愿交谈,一见到就立刻逃之夭夭,结果被引为笑谈。

整所圣经学校都觉得我是个怪人,居然从不跟女孩子说话。我刻意保持距离,有时候六个人同坐一桌,有男有女,我也决不会跟女孩子攀谈。每每她们跟我说话,我往往三言两语便打发掉。

那次经历让我患了恐惧症。可我别无选择,必须斩断那段情感,尽管痛到撕心裂肺,如同砍手、断脚、剜眼一般。否则的话,我就会失掉永恒生命,失掉咸味,也不可能侍奉神了。

我不会责怪那位女友,我只是为她祷告,希望她能够继续追求主。据说她依然信主。感谢神,我们分了手,否则两个人可能都完了。

第三,在艰难困厄等各种境况下,无论如何,都要忠心到底,矢志不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的人在艰难困苦中非常忠心,一旦平安稳妥,立刻腐败堕落、偏离正途,盐变了质。而有的人在平安稳妥的时候非常忠心,艰难一来,旋即跌倒了,真不可思议!所以一定要认识自己的软弱,好加以防范,忠心到底。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