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网的比喻
撒网的比喻
张熙和牧师

讲稿下载(电脑版)

天国又好像网撒在海里,聚拢各样水族。网既满了,人就拉上岸来;坐下,拣好的收在器具里,将不好的丢弃了。世界的末了也要这样。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太13:47-50)

天国像个好政府,吸引各类人前往

马太福音13章一共讲了关乎天国的七个比喻,而撒网比喻位于最后,重点是在谈审判。以最后一个比喻谈论审判真是最合适不过了。

“天国”一词也可以理解为政权、统治,天国就是神统治的地方。问题是我们怎样进入天国呢?进入天国就是得到生命,否则的话,为什么我们愿意让神掌管我们的生命,做我们的生命之王呢?进天国就是得到永生,这是主耶稣的教导。惟有活在神的王权下,才能享受神赐给我们的生命。显然,你没有活在神的王权下,神不是你生命之王,那么你也不要奢望享受天国的福利。

比如说,如果你不是住在加拿大、受加拿大法律约束,那么你也享受不到加拿大的种种福利。然而一旦你来到加拿大,就得遵守加拿大法律。即便你并非加拿大公民,只是外国游客,可是如果你触犯了加拿大法律,也要受到惩罚。比如你在不该停车的地方停了车,就会收到一张罚款单。所以无论你是不是加拿大公民,只要身在加拿大,你就得遵守加拿大法律。

同样道理,你进入天国,就得遵守基督的律法。而且要想享受天国的种种福利,你就得由神掌管,服在神的权柄下。孔子说“乱邦不入”,要想享受生活,就别去政权腐败、秩序混乱的国家,而去政通人和、秩序井然的国家。天国就是这样一块乐土,你可以享受生命,因为天国里有公义、平安、喜乐、仁爱、体谅、圣洁;但你也必须活在神的王权下。

主耶稣说,“天国又好像网撒在海里,聚拢各样水族。”不妨将这个比喻换成国家的图画,一个好政府、好国家就会吸引形形色色的人前来,未必都是好人,也有坏人。真奇怪,坏人也喜欢好政府,流氓匪类也愿意移民到好国家去。难怪好国家的犯罪率也居高不下,因为吸引来了各种人。

为什么人人都愿意去好国家呢?因为经济条件好,生活水准高,人人都喜欢过好日子。而政府不好,经济就会不景气,所以经济往往主导了选举结果。政府必须搞好经济,提高生活水平,抑制通货膨胀;一旦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上升,政府就会成了众矢之的,被民众赶下台。所以人人都喜欢好政府,即便坏人也喜欢,因为人人都喜欢过好日子。结果天国就好像鱼网,撒进海里,聚拢了各种鱼。

鱼代表人,网代表强国

不妨想象一下,主耶稣就站在加利利海边讲了这个比喻,也许听众恰好眼看着渔民在拖鱼网。这种捕鱼方法叫做围网捕鱼,一张长长的鱼网,一端固定在岸上,另一端绑在船上,船拖着鱼网沿着海滩划行,就可以聚拢很多鱼。或者是两只船拖着一张鱼网前行,渐渐将鱼网拖成一个圆圈,鱼就被圈在了里面,然后两只船再拖着鱼网划回岸边。这种捕鱼方式只适用于海边,不适用于深海,因为鱼网上端是靠一些容器漂浮在水面上,而下端则要沉到海底,这样就可以铺开一张大网,聚拢很多鱼。

现代人还在运用这种捕鱼方法,甚至包括捕鱼公司,他们使用的是现代拖网船,鱼网非常长。今天的加利利海依然见得到人们在用这种方法捕鱼,船到了岸边,捕鱼人便拉起网,网里汇聚了各种各样的鱼,大的、小的,好的、坏的,总之全都拖到岸上,再一一挑选。有些鱼会被扔掉,因为不值钱,比如死了的,太小的,太弱的等等。主耶稣就用这幅图画来形容天国。

撒网的比喻是什么意思呢?圣经经常将人比作鱼,人类社会就好像海洋世界一样,所以中国人有句俗话说“大鱼吃小鱼”。鱼有千门百类,人也有不同种族、三教九流。据说仅加利利海就有二十四种鱼类。如果算上整个海洋世界,那么鱼的种类数以千计,有的体积大,有的体积小;有的有尖牙利齿,总是攻击别的鱼;有的性情温顺,只以小虫为生。总之林林总总的鱼就代表了形形色色的人,习惯、相貌千差万别。

哈巴谷书1章14-15节将列国的人比作鱼,15节说,“他用钩钩住,用网捕获,用拉网聚集他们。”“他”指的是迦勒底人,迦勒底是当时的强国,能征善战,征服了世界。先知哈巴谷将迦勒底征服世界的举动描绘成捕鱼的图画,他用网捕获了列国,纳入自己的权下。这就跟主耶稣撒网的比喻一样,天国好像撒网捕鱼,将各种人捕获了上来,当然这是属灵意义上的征服。

圣经也将神的仆人比作渔夫,比如马太福音4章19节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据一位犹太学者说,犹太人的著作里将人比作鱼的例子非常普遍。

以西结书12章13节说,“我必将我的网撒在他身上,他必在我的网罗中缠住。我必带他到迦勒底人之地的巴比伦,他虽死在那里,却看不见那地。”这是耶和华神讲论以色列民的话,神要让以色列民被迦勒底人的网抓住,其实这是神亲自把网撒在以色列民身上。这里我们可以看见,人陷入网罗是不知不觉的,所以天国是大有能力的,吸引人“自投罗网”。

类似的比喻

撒网比喻的内涵非常丰富,每句话、每个词都有深刻的寓意。比如马太福音13章48节说“网既满了,人就拉上岸来”,“满了”一词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喜筵的比喻。马太福音22章10节说,“那些仆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见的,不论善恶都召聚了来,筵席上就坐满了客。”留意两个比喻的平行之处:撒网比喻的图画是,网满了,聚拢了各种鱼,有好有坏;喜筵比喻的图画是,不论善恶都召聚了来,筵席上坐满了客。人人喜欢婚宴,正如人人喜欢好政府一样,结果善人、恶人都蜂拥而来。同样,善人、恶人都想进天国。

马太福音13章47节说“天国又好像网撒在海里,聚拢各样水族”,“聚拢”一词也出现在了马太福音25章32节,只不过翻译成了“聚集”:“万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这是山羊、绵羊的比喻,也传递出了同样的信息:万民都要来到主耶稣的台前受审,他要将善人、恶人分开,将山羊、绵羊分开。两个比喻也都用到了“分别”一词,马太福音13章49节说“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马太福音25章32节说“他要把他们分别出来”。总之好几个比喻都跟撒网比喻的寓意相近,可见这个寓意是主耶稣的一项重要教导。

世界末了要有审判

什么时候将网拉上来呢?是网满了的时候。由此又联想到了罗马书11章25节,使徒保罗说“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就到了世界的末了。即是说,神现在一直在动工。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还没有到世界末了?”因为网还没有满,等到网满了,神的旨意成就了,这个世界就会终结,网就会被拉上来。

“聚拢”一词,它的希腊原文也带有“欢迎”、“挽留”的意思。比如马太福音25章35节、38节、43节也出现了这个词,中文翻译成了“留”:“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可见天国是欢迎所有人前来的,人人都在受邀之列。即便你不是基督徒,你也受邀进天国。这跟世界的做法截然不同,今天很多国家的移民法非常严格,规定只有某类人才有资格申请移民。然而神的国欢迎所有人!当然并非无条件,但所有人都可以来。神爱世人,凡想来寻求神的,都可以来。

但是要知道,即使你已经是天国的一分子,也未必得救!撒网的比喻说,善人、恶人都在天国里,可是到了世界末了(不是现在),恶人就会被扫地出门。今天教会里很多自称是基督徒的人,到了世界末了就会被神赶出去。这就是撒网比喻的警告,不要以为你是基督徒,参加了教会,就得救了。

到底好鱼、坏鱼的区别在哪里呢?好鱼是什么样儿的呢?如何定义真、假基督徒呢?到了审判日,到了世界末了,假基督徒就会被赶出去。可见撒网比喻是个警告,警告我们末日要有审判。关键问题是,如果你自称是基督徒,那么你是哪一种基督徒呢?难道你以为在神的国里就大可高枕无忧吗?请留心听主耶稣的话,他警告说:你现在在天国里,将来也未必得救,因为那一天要有一番大筛选。马太福音13章48节说,“网既满了,人就拉上岸来;坐下,拣好的收在器具里,将不好的丢弃了。”

海代表了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世界

鱼代表了人,海又代表了什么呢?在撒网比喻乃至整本圣经里,海都是代表了世界。可见主耶稣是刻意用了圣经的常见图画来设比喻的,但凡熟悉圣经的人立刻就能明白个中寓意。

圣经为什么将海比作世界呢?因为海是动荡不安、变化无常的。泛舟加利利湖,也许这一刻还阳光明媚、风平浪静,转眼间就风浪大作,小船开始上下颠簸、来回漂荡。海真是变化无常,甚至有经验的船夫也会葬身大海。

不知道你有没有游过长泳,记得我在湖南曾经游泳横渡一条河,我一边游一边思忖:“河底下有什么东西呢?会不会有怪兽突然冒出来抓住我呢?”经常听闻有些游泳健将在海里莫名其妙地失踪了,所以在海里游了那么久,特别是孤身一人,不禁会思忖海底世界隐藏着什么。

圣经形容海变化无常,在哥林多后书11章25-26节,保罗提到了江河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因为他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泡在了深海里。海是危险的地方,危机四伏,连巨轮也会沉没。众所周知,泰坦尼克号邮轮非常宏伟,号称“不沉之船”,结果却一去不返,在处女航途中就沉没了。它遇上了海里的一样危险:冰山。冰山往往是看不见的,隐藏在海里。

海里隐藏着很多危险,所以圣经经常形容海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甚至是怪兽。比如约伯记38章8-11节说“海水冲出,如出胎胞”,神要“为它定界限,又安门和闩”。神必须控制住海,否则它就会危害人类。即便人在陆地上,也可能被海浪席卷而走。经常听见这样的新闻:突如其来的海啸一下子淹没了整个村庄,很多人失去生命。加拿大、美国也经常出现洪灾,损失惨重。中国人说“洪水猛兽”,此话不假,神必须对海有所限制。

岸是海的界限,代表世界末了

岸是神为海设定的界限,是门和闩。可见主耶稣在撒网比喻里是刻意选用了岸的图画,因为他在讲论末世。神要审判这个世界,所以诗篇114篇3节说“沧海看见就奔逃”。当神出手拯救他的子民、审判世界的时候,世界就会恐惧战兢,想要逃之夭夭。诗篇136篇13节说,“称谢那分裂红海的,因他的慈爱永远长存。”以赛亚书43章16节也说,“耶和华在沧海中开道,在大水中开路。”神为他的子民在海中开道,拯救他们脱离海的权势,不至被海水淹没。

世界是动荡不安、喧哗骚动的,一会儿风和日丽,一会儿狂风暴雨;一会儿太平盛世,一会儿狼烟四起。用海来形容世界真是最贴切不过的了,海就像世界一样,永无宁日,也许这个地区风平浪静,那个地区却波涛汹涌。你以为躲进世界里就可以逃过神的审判吗?大错特错了,诗篇139篇9-10节说,我就是飞到海极居住,你的手也抓得到我。不要以为你不相信神就可以逃过神的审判。

不信并非万全之策,因为你不相信某件事不代表说它就不是真的,只能说你认为它不是真的。不信只是你的主观看法,却改变不了事实。如果现在房子着火了,而我不相信,那么我的不相信也不会让火熄灭。你不相信有审判,可你的不相信也无法熄灭神的审判之火。

不信并不能抹杀事实,只能决定你对待事实的态度。有人告诉我房子着火了,虽然我没有亲眼看见哪里冒烟起火,但告诉我着火的人是值得信赖的,从不撒谎,所以我会怎么办呢?我会相信他的话,立刻从紧急出口逃生,不至葬身火海。

主耶稣说末世会有审判,我不禁思忖:主耶稣从不撒谎,他既然说有审判,那么我最好做准备。你可能说:我不相信有审判。但你的不相信也不能取消审判,只能决定你对待审判的态度。很多非基督徒不愿相信福音,而且还自以为不相信就可以万事大吉,实在愚蠢。

我之所以相信耶稣的话,是因为我亲身检验过,而且是检验了二十多年,他的话从未落空、从未出错,所以我知道他的话是真理。惟有耶稣敢于说:天地都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参看太24:35)。耶稣既然说将来有审判,那么就必定有审判,他从未说过错话。你可以不相信耶稣的话,可是到了审判那一天,你就好自为之吧。不过那个时候木已成舟,你就无能为力了,现在才是有所行动的时候。要趁着大火还没有烧到你的时候逃跑,等到火烧眉毛的时候,你就根本跑不掉了。要趁审判没有临到你之前采取措施,不至被定罪,这就是撒网比喻的警告。主耶稣说:到了世界末了,到了上岸的时候,网就会被拉上来。

“拉上岸来”是复活的图画

“网既满了,人就拉上岸来”,“拉上来”一词也耐人寻味。主耶稣的比喻字字句句都有寓意,他从不说废话,而是言简意赅、一字千金。而我们要想将他的意思阐释出来,就必须长篇累牍、费尽口舌。“拉上来”一词,它的希腊原文很特别,因为只在新约出现了一次。它有什么寓意呢?将这句话跟使徒行传24章15节一比较,寓意就显明了出来。使徒行传24章15节说:“并且靠着神,盼望死人,无论善恶,都要复活,就是他们自己也有这个盼望。”请注意这句话——“无论善恶”,恰恰跟撒网比喻里的好鱼、坏鱼遥相对应。所以“拉上岸来”指的是复活,我们每个人无论善恶,都要复活。

有人可能说:“我不相信神,不相信耶稣的教导,所以我一死,便一了百了。”如果你一死便一了百了,那么这个结局还不算太糟,但问题是你不会一死便一了百了。主耶稣说:无论好人、坏人,都要复活,接受审判。“网既满了,人就拉上岸来”,所有鱼都要从海里被拉上来,这是复活的图画。主耶稣是刻意用了这个罕见词“拉上来”,好带出复活的概念。无论好人、坏人,即便死了,也都要复活,接受审判。有人希望只要不相信,就不会有审判。恶人以为人死如灯灭,你能拿我怎么样?可是死亡不是结局,所有人都要复活,接受审判。

关键就是,神的国、神的统治要延伸至全世界,即便你不承认神的政权、不听从神的法令,也逃不过神的审判。难道你在加拿大不守法,就可以免于上加拿大法庭受审吗?恰恰相反,正因为你藐视法律,犯了法,法庭更要将你绳之以法。每个人都得向神交帐,因为神不但是教会的王,也是全世界的王。神创造了这个世界,又差遣基督来,为每个人预备了赎罪祭,所以谁都没有借口继续犯罪、行恶。

看似不大起眼的撒网的比喻,寓意却非常丰富:海代表了世界,鱼代表了人,网拉上岸来代表了复活。主耶稣的教导真奇妙!

网是神的话,吸引众人前来

“网”也充满了寓意,主耶稣用了“撒”这个字:“天国又好像网撒在海里”。主耶稣讲道多次用到了“撒”字,只不过撒的东西有所不同。比如撒种的比喻,种子是神的道,“撒种”的意思是传讲神的话。而撒网比喻就不是撒种的图画了,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撒什么,都是指传讲神的话,网也是神的话。是什么吸引你进入天国的呢?是神的话,是救恩的信息,它就像一张网,把人吸引了进来。

众人渴望得救的动机各不相同。有的人可能纯粹是自私心理,是自己想上天堂。有的人可能是厌倦了败坏、犯罪的生命,渴望得到医治、改变,好对社会有所贡献。这第二种人已经比第一种人好多了,没有那么自私了。还有的人可能起初是出于自私的动机,可是后来逐渐被神改变,越来越无私。所以关键就是改变,如果你没有改变,最终只会是不好的鱼。而不好的鱼有什么结果呢?比喻说“将不好的丢弃了”,不好的鱼会被逐出神的国。

不好的鱼与毒麦等同吗?

好鱼、不好的鱼又是什么意思呢?好鱼不难理解,但不好的鱼代表了什么呢?我们已经看过了毒麦的比喻,比喻说天国里有两种人,一种是麦子,代表了好基督徒、真基督徒;一种是毒麦,貌似麦子,其实并非麦子。而且毒麦是有毒的,假基督徒也是有毒的,造成严重危害。正因为看见了这些假冒的基督徒,结果很多人不愿做基督徒。假基督徒的毒素严重损害了福音,可是他们外表上却酷似麦子。

而撒网比喻里也有不同类型的鱼,如何理解这些不同类型的鱼呢?难道撒网比喻跟毒麦比喻如出一辙吗?两个比喻的确有相通之处,但并非一模一样,而是小同大异。大异之处在哪里呢?首先,毒麦本质上就是毒麦,即是说从未改变过。其次,毒麦是撒但撒进神国(教会)里的。所以教会里有假教师、假基督徒,他们的本性从未改变过,只是来到教会,仿效基督徒的言谈举止,懂得如何讲属灵话,也受了洗,领圣餐,总之做了基督徒当做的一切,可是里面却丝毫没有改变,一如既往。说到底,他们根本没有委身于神,没有经历重生,内心没有改变,只不过穿上了基督徒的衣服,本质上还是罪人。他们无非外表改观了,洗掉了衣服外面的污秽,里面的污秽依然如故。

在马太福音23章27节,主耶稣形容这种人是“粉饰的坟墓”,外面粉刷一新,光彩照人,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这就是毒麦的寓意,总之这种人从未经历重生、改变。

很多人做了基督徒,却与非基督徒毫无二致,因为里面根本没有改变,没有成为保罗所说的新造的人(参看林后5:17)。这些人对教会危害极大,严重破坏了教会声誉。非基督徒也看得出这些人跟非基督徒毫无二致,甚至比非基督徒更差,因为非基督徒至少不假冒为善、自以为义,而这些人却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他们随身携带一本大圣经,按时去教会,一开口就讲属灵话,里面却污秽不堪。他们还不如非基督徒,因为很多非基督徒都比他们好。

“不好的”:起初好,后来变坏了

马太福音13章48节说“将不好的丢弃了”,关键就是“不好”一词。这个希腊字在主耶稣的教导中常常出现,比如马太福音7章17节,只不过翻译成了“坏”:“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中文“不好”、“坏”都是常见词,含义也比较广,但这并非这个希腊字的意思。这个希腊字的意思是腐烂、变质、发臭。所谓“腐烂”,意思是这样东西原本是好的,后来变坏了。比如腐烂的苹果原本是好苹果,过了一段时间才腐烂,可能是被虫子蛀了,或是染上了病。

这个希腊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病了,本来很健康,可是感染了疾病,身体垮了下来。此外还可以形容老年人,曾经风华正茂、身强力壮,现在却年老体弱、百病缠身、头脑迟钝、记忆力衰退,甚至得了健忘症。一个健康活泼、精力充沛的人,却变得弱不禁风、病入膏肓,最后死亡。这就是这个希腊字的意思:曾经是好的,却变坏了。

显而易见,“不好的鱼”跟毒麦截然不同,毒麦自始至终都是坏的,从来没有好过,天生就是毒麦;而“不好的鱼”曾经是好鱼,却变坏了。所以撒网比喻中“不好的鱼”并非旧约中不洁净的鱼,旧约律法规定以色列人不可吃某类鱼,因为神看这些鱼是不洁净的。这些不洁净的鱼也是天生如此,从来没有改变过,所以不属于撒网比喻中“不好的鱼”。

奇怪的是,有些圣经注解书竟然解释说这些鱼指的是旧约不洁净的鱼。这种解释大错特错了,“不好的”这个希腊字从来没有不洁净的意思,旧约也找不到这种意思。它的意思只有一个:某样东西曾经是好的,却变坏了。

可见撒网比喻并非毒麦比喻的翻版。两个比喻当然也有相通之处,因为结局是一样的,毒麦、不好的鱼都会被逐出神的国。但撒网比喻也另有寓意:不好的鱼并非天生不好,而是腐烂、变质了。他们曾经很好,却患了病,甚至死了,结果被逐出了神的国。

这一点德国神学家们也一清二楚,比如舒克特(Schteer)这样写道:“撒网比喻中的鱼本可以做成美味,但很可惜,网里挤满了鱼,有些鱼死了,腐烂了。” 舒克特的意思是,网拉上来的时候,里面装满了鱼,很多鱼被挤压而死。人捕猎时的确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很多动物被圈在一处,互相踩踏、挤压,有些就死了。所以舒克特的建议不无道理。

另一位德国著名神学家迈耶(Meier)也说:“‘不好’一词是腐烂的意思,这些鱼在网里的时候死了,腐烂了。” 两位德国神学家都明白 “不好” 一词的意思,就是原本很好,却在网里变坏了。

爱神的心冷淡下来

撒网比喻里的鱼代表了那些被神的话吸引进神国的人。留意这跟毒麦比喻有所不同,毒麦是撒但撒进神国里的,而撒网比喻里的这些人是被神的话吸引进神国的。他们回应了神的话,进了神的国,并非撒但培植的间谍。可是回应神的话之后,他们渐渐又背弃了神的话。这是新约的一个常见问题:爱神的心冷淡下来,最终丢弃了信心。

比如在提摩太前书4章1节,使徒保罗对提摩太说:“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特别是末世的时候,网被拉上岸的时候),必有人离弃真道(‘真道’原文是指信心)。”如果起初没有信心,也就不可能丢弃信心了。就好比说我身在北京,才能说离开北京。不相信真道,又怎么可能离弃真道呢?保罗这番话恰恰是撒网比喻的寓意,这些人起初回应、相信了神,积极踊跃地在教会侍奉,最终却离弃了真道。

我不禁想起了旅居伦敦期间参加的一间教会,所有年轻人都为主大发热心,四处组织聚会、团契,人人忙得不亦乐乎,建立神的教会。问题是这些人今天何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百分之九十已经离弃了神。有些人偶尔还去教会,可是他们的生命、言行与非基督徒毫无二致。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当初的火热消失了,健康的属灵生命衰朽了。这恰恰是启示录2章4-5节给予教会的警告:“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

这就是撒网比喻描绘的图画,那些鱼本是好的,正如舒克特所说,本可以做成美味,却腐烂、变臭了,属灵生命死在了鱼网里。所以撒网比喻并非毒麦比喻的翻版,而是另有深意。

“金口”约翰的讲解

最后我想介绍一下“金口”约翰(St. John Chrysostom)是如何解释撒网比喻的。因为我想让大家知道以上的讲解并非我的一家之言,我的解经结论跟早期教会解经家的解经结论是一致的。甚至我在前文中也引用了当代解经家的解释,虽然我并不完全认同他们的观点,但有些解经结论我们仍然是一致的。

“金口”约翰是早期教会(四世纪)一位出色的神人、牧者,是东方教会领袖,是君士坦丁堡主教。他被神大大使用,讲道极有能力,所以被誉为“金口”。他因为经常大声疾呼,指出会众的罪恶,最终被处死了。他的马太福音讲道集第四十七讲就是对撒网比喻的讲解,大意如下:

“紧接着寻珠的比喻,主耶稣又讲了撒网的比喻,真让人恐惧战兢。不要以为你听了福音,相信了福音,进了天国(网),便可以高枕无忧(即如果不活出圣洁、公义的生命,就会被逐出天国)。

“撒网比喻跟毒麦比喻有何不同呢?毒麦比喻也讲的是一类人得救,一类人灭亡。但毒麦比喻中,灭亡的人一开始就是恶者,因为他们选择了听从魔鬼的道理;而撒网比喻中,灭亡的人本来是好的,已经认识了基督,进了网,最后却不能得救(因为他们变质了,生命不再圣洁。这种人是最可怜不过的了)。

“你要是被丢弃了,不要以为依然能够得救(有人以为只是失去奖赏),主耶稣说的是‘丢在火炉里’(不是丢回海里去),‘丢在火炉里’就是彻底毁灭,所以这些人才会‘哀哭切齿’。

“毁灭的途径有很多,撒种比喻说有的因为石头而死,有的因为荆棘而死,有的死于路旁;毒麦比喻说有的被毒麦的根缠死了;而撒网比喻说有的死在了网里。难怪主耶稣说引到灭亡的路是大的,偏离的人也多。”

“引到灭亡的路是大的,偏离的人也多”,这句话“金口”约翰是在引用马太福音7章13节。经文原本说的是“引到灭亡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但“金口”约翰刻意将“进去”一词改成了“偏离”。是偏离了什么呢?是偏离了基督,“金口”约翰是在说,这种的人问题是离经叛道。

正如很多早期教会的教父们一样,“金口”约翰显然不是在教导 “一次得救、永远得救”,无论怎么犯罪,都会得救。所以“金口”约翰最后这样总结道:

“主耶稣讲了这些比喻之后,末了说了一句话:‘这一切的话你们都明白了吗?’ 显然,主耶稣是在警告我们:恐怕大多数人的结局都像这些不好的鱼。”

结尾的警告

问题是,这一切的话我们都明白了吗?正如“金口”约翰所指出的,主耶稣以这句话总结了前面的七个比喻,真让人恐惧战兢。因为你很有可能一度进了神的国,得到了新生命,脱离了罪,却退后了。用使徒彼得的话说,“狗所吐的,它转过来又吃;猪洗净了,又回到泥里去滚”(彼后2:22)。

在马太福音13章49节,主耶稣总结说:“世界的末了也要这样。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 主耶稣没有说从信徒中把非信徒区别出来,而是说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谁会得救呢?义人会得救。那么主耶稣所说的“义人”又是什么意思呢?

撒网比喻清晰地传递出了一个警告:小心不要变质。这也是马太福音6章22-23节的警告:小心不要让你里头的光黑暗了。“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马太福音5章13节也是同样的警告:基督徒是世上的盐,可是盐若失了味,就只好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正如鱼变坏了,只好丢掉,因为毫无用处,只配被人践踏。

义人就是经历了神的改变后,能够持守圣洁的生命,没有变质的人。我们要祷告神,好靠神的恩典不至于变质,不至于由好鱼变成不好的鱼。关键就是我们得到神的生命之后,一定要持守住,不断地力上加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