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通病:对福音无动于衷
对福音无动于衷
张熙和牧师

收听录音

录音下载

讲稿下载(电脑版)

因为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你们若肯领受,这人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我可用什么比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约翰来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说他是被鬼附着的;人子来了,也吃也喝,人又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

耶稣在诸城中行了许多异能,那些城的人终不悔改,就在那时候责备他们说:“哥拉汛哪,你有祸了!伯赛大啊,你有祸了!因为在你们中间所行的异能,若行在推罗、西顿,他们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但我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推罗、西顿所受的比你们还容易受呢!迦百农啊,你已经升到天上,将来必坠落阴间,因为在你那里所行的异能,若行在所多玛,它还可以存到今日。但我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所受的比你还容易受呢!”

那时,耶稣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啊,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太11:13-27)

神的应许借着耶稣基督应验了

这段经文非常重要,13节说,“因为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什么意思呢?主耶稣是在说,施洗约翰之前的众先知都是在说预言,现在就到了预言应验的时刻。你会看见应许在成为现实,众人引颈长盼的神的救恩终于来临了。

到施洗约翰为止,也就是从耶稣开始,一切预言就开始应验了。神是“口惠而实至”。千百年来众人得到的是应许,无从看见,只是在等候基督救恩的来临。施洗约翰一来,第一样应许便成就了。因为旧约最后一本书玛拉基书4章5节说,“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所以在马太福音11章14节,主耶稣对众人说:“你们若肯领受,这人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

为什么主耶稣说“你们若肯领受”呢?因为如果你愿意接受施洗约翰是以利亚,当然也会接受耶稣是基督。你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吗?难怪主耶稣说“你们若肯领受”,接着又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这是主耶稣常用的表达方式,每每讲到一些重要事情,他就会说“有耳可的听,就应当听。”然而听众愿意接受吗?愿意听吗?他们非常乐意听,就是不愿接受。

一个比喻

在马太福音11章16节,主耶稣继续说:我可用什么比这世代呢?就好像坐在街市上玩耍的孩童。“街市”是当时城镇的闹市区,人人都可以去那儿卖东西,有卖鸡的,有卖西红柿的,还有哲学家在高谈希腊哲学,当然还有孩子们在喊叫追逐、嬉戏玩耍。所以街市可真是个热闹的地方,值得一逛。

难怪保罗经常去街市讲道,因为街市上人人都在谈天说地,你要是闲来无事,当然会去街市了。可以会朋友、论时事、谈经济,发一发生计艰难、通货膨胀的牢骚,还可以听一听哲学家们百家争鸣,宗教家们各执一词——当然小贩们的叫卖声也此起彼伏,听真切了还不大容易。在这样的地方传福音,难度实在不小。

记得我刚一抵达苏格兰、入读圣经学院的第二天,就有人来找我说:“我们在街市上有个传福音的小摊位,你今天跟我们一起去传福音怎么样?”我说:“好吧,没问题。”到了那儿才知道,原来真的是这种街市。他们拿个箱子就地一放,对我说:“你站上去传福音吧。”我发现我得跟旁边的小贩一争高下,他们的叫卖声特别大,一个在卖保险,一个在卖布娃娃,一个在卖肥皂。

这种经历对于学习事奉主的人来说很有益处,我开始体会到了一点保罗在街市上传福音的感受。这也是学习谦卑的机会,因为我们往往自命不凡,瞧不起卖肥皂、卖西红柿的。殊不知小贩的声音比你的高,也许甚至比你能说会道。我不禁思忖:干脆请他来传福音,我卖西红柿吧!

主耶稣说,这个世代就好比孩童在街市上玩耍,招呼同伴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什么意思呢?小孩子喜欢做游戏,当时的人什么时候吹笛子呢?是举办婚礼的时候。小孩子在玩结婚的游戏,他们会说:“你扮新娘,我扮新郎,你当伴郎,他做饭……”总之各就各位,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一个小孩子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意思是说,“我们想玩婚礼的游戏,可你们却不响应。”另一帮小孩子说:“你们没心情玩婚礼?那就玩丧礼好不好?我们举哀,你们就捶胸吧。”

当时的丧礼是公开举办的,那个时代的人一切活动都是公开的,哀悼也是公开的,人人都得哭。要是你的亲属过世,你又不大会哭,那么你就必须出钱雇一些专门哭丧的人来大哭一整天。即便你很会哭,可也许你觉得悲哀的气氛不够浓,经济条件又许可,那么你也会雇人来哀哭。雇的人越多,声势就越大。要是雇了二十个人来哭,那可真是惊天动地。人人都号啕大哭,这才显得出对死者的敬重。我们现在听起来觉得很滑稽,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记得以前中国人在丧礼上也要大声痛哭,哭声越大,表明对死者越敬重。结果那一夜都不会消停,因为人人都在扯着嗓门儿大哭,声嘶力竭。

当然孩子们对于这种喧闹一点都不嫌烦,他们也会模仿大人来举哀。小孩子什么都喜欢模仿,甚至也想模仿大人哭丧。于是这群小孩子说:“我们来举哀、捶胸吧!”“举哀”这个词非常重要,表明要弄出一些动静来。可你们不捶胸,不愿意玩儿。问题是其他小孩子都在现场听,既听见这帮小孩子在玩结婚,又听见那帮小孩子在玩哭丧,可就是不愿参与。他们愿意听,却不愿加入。主耶稣是在说:这个世代就是这样,愿意听,却不愿参与,不愿回应。

人愿意听道,却不愿回应

神已经把救恩启示了给世人,福音已经传开了,众人都愿意听。施洗约翰传道的时候,成百上千人涌来听道,可只有一小部分受了洗。主耶稣传道时,来听的人更多,万人空巷,所以主耶稣用五饼二鱼喂饱过五千人、四千人。这些人都愿意听耶稣讲道,可是有多少人愿意背起十字架跟从他,做他的门徒呢?

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众人以树枝铺路,欢呼“和散那”。可多少人跟从了耶稣呢?旋踵之间,这些人便加入了反对耶稣的阵营,高喊钉耶稣十字架。当然未必所有人都转而加入了反对阵营,但至少有些人加入了。

有的人颇为不解:“为什么这群人欢呼‘和散那’,几天之后却要将耶稣钉十字架呢?”要知道,陪同耶稣进入耶路撒冷、欢呼“和散那”的是加利利的民众,而高喊钉耶稣十字架的是耶路撒冷的民众,这是两群民众。而第一群民众当中一定也有少数人后来加入了第二群民众,要求将耶稣钉十字架。

总之无论耶稣去哪里,很多人都愿意跑来听道,可是只有极少数才做了真门徒。听道的多,得救的少,这就是这段经文的主旨。神的救恩现在已经成就了,我们都有目共睹。施洗约翰之前,一切都只是应许。耶稣来了,神的仆人西面就能够说:“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路2:30)。现在神的救恩已经来临,救恩的道已经传开,大有能力。上篇信息我们看见,天国带着大能降临了。正因为大有能力,所以也引起了强烈反响。

多数人的决定是肤浅、错误的

大多数人的决定通常都是错的,所以教会实行民主根本行不通。其实我对整个民主体制都不敢恭维,重大事情要求民众投票表决,可民众在这件事情上一无所知,完全是门外汉。

比如英国就是民主制,甚至民众投票表决要不要加入欧洲共同市场。可是我敢肯定,十之八九都不明白到底加不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意味着什么。因为共同市场的概念太复杂了,普通人根本掌握不了。结果民众会如何投票表决呢?要是一个人凑巧不喜欢法国人、德国人——“我可不愿跟这些人混在一起,有什么共同市场”,那么他就会投反对票。另一个人刚好去法国度了一次假,轻松愉快——“法国人真不错”,于是他就投了赞成票。这简直是儿戏!可是你让民众怎么投票决定呢?他们根本不明白共同市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复杂意义。

同样,教会如果实行民主制,凡事投票表决,那么在属灵上很快就完了。会众是在投票表决自己根本不懂的事情。比如说选举领导,你是根据什么选一个人做领导呢?美国人选总统的时候,我听见一位女士说:“我要投那人一票,我喜欢他的发型,他的样子真可爱。”就因为你喜欢他的发型,所以选他做总统?或许你说:“他很有口才,我投他一票。”另一人不善言词,就没有机会了。也许他更有才能,更胜任做总统,可就因为他外表不怎么吸引人,结果就不能当选了。

记得我去过英国一间华人教会,看见年轻人在选举青年团契领导。候选人有两位,当然不难想象谁会当选了,就是那个能说会道、善于交际的人。而另一人更属灵、更能干,却不会跟人笑脸相迎、握手言欢,不会赢得选票,结果就没当选。教会凡事靠一人一票的方式决定,则属灵上必败无疑。当时那间教会的青年团契正面临危机,需要一个成熟、稳健的属灵人来引导,可是他们反而选了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做领导,结果整个团契一落千丈。

来到救恩的问题上,多数人的回应也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多数人是鼠目寸光,但听无妨,也点头赞许,可一听见要参与、回应,便说:“我只想听一听而已。”很多人每逢星期天都去教会,可悲的是,到了审判那一天,他们会发现自己是被定罪的。因为他们一生单单听道,从未付诸行动,就像那群孩子一样,没有回应。

有些人的情况更糟,他们不愿回应,居然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们很乐意听约翰讲道,可是不能听从他的教导,因为他是被鬼附的。”言外之意就是他疯了,“约翰的确很有魅力,我们愿意听他讲道,可是他不大正常。”他们也这样说主耶稣:“我们愿意听他讲道,可是不要把他的话太当真。”

在以西结书33章32节,神提醒先知以西结说:“他们看你如善于奏乐声音幽雅之人所唱的雅歌,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他们对以西结的话大为赞赏,不禁说:“以西结啊,你真棒,讲道真好。”可他们不愿遵行,不愿回应。这种现象在教会中非常普遍。

智慧人在行为上显为是

在马太福音11章19节,主耶稣继续说:“但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括号里又给了一种翻译:“但智慧在行为上就显为是。”如何知道一个人聪不聪明呢?关键是看他的行动,而不是看他的言谈,更不是看他愿不愿意洗耳恭听。

我经常观察到,那些做得最多的往往是说得最少的,正是“讷于言而敏于行”。智慧总是在行为上显明出来,而不是言语、知识。世人的理解恰恰相反,一个人博学多闻,我们就觉得他聪明。但圣经说,智慧不在于知识,而在于行动。主耶稣这番话含义非常丰富,一篇道根本讲解不尽,只能谈几个要点,不过已经足以看见行动、知识以及听道三者之间的对比了。

从20节开始,主耶稣说,这些城市、这些居民听了救恩的道却不回应,就会面对更重的审判。基督徒明白真理却不遵行,结局会比非基督徒更糟。“比你们还容易受”这句话,主耶稣说了两次。一次是在22节,“但我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推罗、西顿所受的比你们还容易受呢!”一次是在24节,“但我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所受的比你还容易受呢!”为什么呢?因为推罗、西顿、所多玛从没有机会听见救恩的福音。希伯来书作者说:“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来2:3)。可是谁能够慧眼识珠,接受这莫大的救恩呢?谁能够领受这个真智慧呢?

两种聪明

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智慧呢?世人认为谁能致富,谁就是聪明人。神对聪明的看法截然不同,在路加福音12章13-21节,耶稣讲了一个无知财主的比喻。这个无知财主做了什么呢?他积攒财富,仓房越盖越大。当然在世人看来,这人一点都不笨,反而绝顶聪明!瞧瞧他的本事,真是胜人一筹。

他的田产能够年年增加,难怪要盖更大的仓房。有这般成就真了不起,按世界的标准来看,他非常成功。要是田产丰盛,你当然会建更大的仓房来储存,以便待价而沽,而不是草草贱价处理了事。这人是个了不起的商人,世人认为这才是聪明。他不仅赚够了现在的,还储备了将来的,能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真聪明。

这个人成就非凡,可圣经说他是无知的人。为什么无知呢?因为他一心扑到这个世界上,而世界上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等到他死了,分文都带不走。世人所认为的聪明,神却看为愚拙。

什么样的人在你眼中是聪明的呢?我敢肯定,要是我单单讲出这个故事,不指明是圣经里无知财主的比喻,那么大多数人甚至大多数基督徒都会说:“这人了不起,好成功!”

神向婴孩显明真理

神会向哪种人显明他的救恩真理呢?马太福音11章25节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神将他的救恩向世上聪明通达、名成功就的人隐藏起来,因为这些人满眼都是世上的物质财富,已经看不见属灵真理了。这些人从未真正接受福音,只愿听道,却不愿遵行。

在利物浦的时候,有两个开餐厅的富人经常来我们教会聚会。我在看他们能够忍耐多久,也许很快就会离开了,他们怎么受得了我的讲道呢?可是他们每周都来。每次听见神的道,他们一定觉得扎心,可是还来听,居然来了几年,真让我大惑不解。因为换作是我,我会怒气填胸,索性不来教会了。可奇怪的是,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继续来教会!他们喜欢听,就像听美妙音乐一样,却不愿回应,不愿遵行。是不是他们已经听到耳朵生茧,根本不再刺耳、扎心了?

主耶稣说:神将他的真理向婴孩就显出来。什么意思呢?谁是婴孩呢?这是当时人常用的一种表达方法,形容那些无知、愚蠢、不谙世故的人。不谙世故的人不明白世上的为人处事之道。在马太福音18章,主耶稣说:除非你愿意成为软弱无助的小孩子,放下自己的权利,否则就不能进入神的国(参看太18:3-4)。

婴孩毫无自卫能力,你可以随便欺负他。有些父母竟然虐待自己的婴孩,用烟头烫他。婴孩根本还不了手,也不能把你告上法庭。甘愿成为小孩子就意味着放下自己的权利,挨打不还手,反而转过另一边脸由人打。我们当然不是小孩子,可是我们选择成为小孩子的样式。你愿意吗?

在哥林多前书4章13节,使徒保罗说自己成了“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最近我常常向神这样祷告:“神啊,请饶恕我,我过去常常要在世上出人头地,可保罗甘愿成为世上的污秽。神啊,求你让我也甘愿成为这种人。”

你会说:“为什么?为什么人家打你,你要转过另一边脸由他打?”并不是我没有还击能力,我们都是在自卫方面训练有素的,懂得如何还击。可是我们要学习成为小孩子,放下还击的权利,因为惟有这样,才会经历到神的大能透过我们工作。

我们愿意成为小孩子吗?

在撒迦利亚书2章8节,神说,摸你们的,就是摸我眼中的瞳人。眼睛是最敏感不过的了,进去一粒沙子都好难受。可见神看你非常宝贵,有人碰了你,就是碰了他眼中的瞳人,他会有所反应。有人打了你一巴掌,就是打了神一巴掌。我的脸是属于神的,还不还击由他决定。

我们要学习成为小孩子,成为愚拙。世人觉得这种人太笨了,可我就是要成为世人眼中的愚拙人。你觉得匪夷所思吗?让我再说一次:凡甘愿成为小孩子的,神就会向他显明神的救恩大能,这样你就会经历神,看见他的荣耀和能力。正如主耶稣说:我会把天父启示给你们(参看太11:27)。他把天父启示给谁呢?启示给小孩子!即属灵上的小孩子,你愿意成为这种人吗?

《完》